謝謝你。
我們還算熟。
如果能夠是full time是最好的。
您有沒有其他的推薦人選?
委員是不是可以跟您請教,因為我們要推動這一件事,你們有沒有推薦我們有哪一個人是很好的諮詢顧問?
謝謝你,我們的時間到了。我們這樣有初步的理解,我們就要深入再研究一下,我們還是可以預約以後的時間嗎?
這個口號可以借我們用嗎(笑)?
我想要更理解一下,我還是想要為臺灣做菁英教學的話,你會建議我做哪一個領域或者是怎麼做?
您會持續?
所以你會入閣四年的意思?
你目前致力於這裡,未來兩、三年也是致力於這裡嗎?
我們培養的人才可以到你們那裡去。
那可不可以集結這一群人?
這一些人到底有沒有心幫別人做一點事?
你有最偏好可以提供給我們再去瞭解嗎?就是您覺得引進臺灣會很棒或者是臺灣應該多一點這樣東西的?
對您來講,您接觸這麼多,您覺得理念上,就像您剛剛講很買單是MIT Lab的思維?
所以這個可能性是MIT到我們這邊來設一個,他們的人數也不會多,一年可能有十個、二十個而已,對不對?
我們沒有那個……
是全英文教學。等於是用他們的師資,對不對?
委員我想要跟您請教的是,如果我想要引進像MIT Lab這樣的東西,跟他們合作是一種,那就是等於用他們的資源,只是看base在他們原本的體系裡面,還是在臺灣另設一個center,我想要在臺灣設一個center的難度很高,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希望是這樣。
對。
我們如何在臺灣建立這樣?一個方法是我們如果跟MIT談到交流,我們也送人過去,他們也在臺灣創立。
我們也不收學費。
談合作的可能性有可能到臺灣來嗎?或者是一定是我們的人送過去?
比如我們去找MIT談合作?
這個我們很有興趣,因為我們之前也稍微瞭解,當然不可能透澈,是很表明瞭解,如果我們要做的話,可以怎麼做呢?
對,這也是我剛剛講的。
所以您覺得我們可以把它引進臺灣嗎?
我們有打算要約,但一直還沒有,因為時間一直沒有談上……
往上那一些菁英教學那一塊你有什麼解釋?你覺得應該培養哪一方面領域的人才對臺灣可能可以發揮那一種以小博大好了,或者是這一個點打下去,可能影響性是相對比較大的。
你鼓勵我們不是看到將來會成功的那一個。
委員,我可不可以理解你的話:其實你會鼓勵我們去作支持或者是嘗試那一些是在創新,但是失敗的可能性相對……
就是相對穩定成功。
對,傳統的教授。
聽起來理念很棒,但不見得一定成功,不永遠支持一定成功的那一些。
我想實驗教育不是只有在做得很成功部分給予鼓勵,我覺得也要適度鼓勵那一些struggle的。
實驗教育不總是成功,但是我們是非常珍惜並不那麼成功的實驗教育,因為我們看到的是如果願意把它試過,然後這個方法不管是因為國外很棒,但是不適合臺灣的文化,家長會有錯誤的期待、團體動力難以培育、對老師要求太高等等的原因分析出來,至少我們在國民教育這邊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變成很像提醒,除非解決這一些問題,不然不要貿然導入這一種在國外不同的環境裡面,看起來很棒,但是臺灣現在還沒有到那個階段,我們發展方向就不一樣的教材教法來。
我入閣之前是在十二年國教課程發展委員會,我們課發會的想法是把全臺灣實驗教育實驗出來不錯的一些素養導向教學、自發教學、教材、教法,經過這幾年的證明,明顯比國民教育好的部分我們就拿到國民教育的課綱裡面,讓它發揚光大。
實驗教育那邊是因為跟葉丙成及其他的老師稍微理解了一下整個臺灣的狀況,當然也跟商週、天下做比較久專題的記者、主編們聊過,大概有一個方向性;像均一那一些我們也大概跟他們接觸過。
想法滿清楚,但是說實話還沒有開始實施,因為我們前一段時間花比較多的時間在談到菁英教學或者是培養頂尖人才那一塊要怎麼做,我們花比較多的時間跟國外的學校談合作、引進他們,花比較多的時間。
不用一路直升。
但是十八歲以上這一些,我們比較是希望自主。
之前我們有考慮過,但是我們覺得辦學的這一件事是一個滿大的effort,所以我們比較希望在國、高中之前鼓勵其他人,因為臺灣其實也有滿多人做得很好,但是需要更多的資源做得更好,這個我們先鼓勵他們。
這有一點像「私校」,我倒並沒有像這樣。
因為接軌就太侷限,那就等於我們小學就要開始挑……
是。
我希望越開放越好。
不是從小培育的那一個一路直升。
不是,他們從這三階、五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