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如果有助於整個案子脈絡,我們會一頁呈現。
公營事業,賺錢不是主要目的,是因為國人心血管疾病,這產品八十年上市,那時候中研院這邊參考國外報導,鉀鈉平衡,消費者健康,有接受到經濟部給我們這樣使命,對國人健康有幫助,減少政府對國人健康費用支出,才會有這產品開發上市。
基於必要性跟安全性,建議草案不宜實施。
我們尊重他們看法。往下鉀主要功能的營養跟必要性,但這也快速跳過,接下來這也重複,後面就直接挑到第十六頁,大家可能也會有些意見,我們就直接跳到配合世界各國對於加碘成效,包括國內實施會改善國人健康,現在又因為攝取碘不足。這是原能會提到知的權利,我們利弊評估過,除非消費者充分瞭解,不然會讓消費者誤解。
含量這麼少的都要標了,含量高的卻不需要標示,這是公司內部一直不解的。
這次重點在於草案部分是規範市售食用鹽,只有市場上能買到的。
草案要求市售食用鹽有添加含碘食鹽要有警語,市售食用鹽會使用到添加碘酸鉀的這三種鹽,添加量是相當低。
剛才主管機關講過的我們就跳過去,主要是綱要這邊,我們會說明為什麼鹽是好的公共衛生載具,鹽每天都在吃,提供這載具一般消費者都負擔的起,加碘是最早實施,甲狀腺腫大罹患率下降到個位數,第二個就是加鉀,碘和鉀都是營養素,我們也配合心口司加氟。這些都是主管機關提過了。食品添加物有四十八種含有鉀,九種屬於營養添加劑,普遍用在食品補充營養,國際間沒有針對天然放射核種去訂定管制標準與警語,各國對於鉀不是標示警語反而是鼓勵攝取,鉀含量需要強制標示。這段我覺得比較重要是草案裡有個精神,特別提到人工添加,但鹽裡面本來就有鉀,精鹽製程已經很高端科技,像是左下角這一包就天然含有鉀40,我只是要講這只是萬分之一左右,產品含量是很少的。
人一天吃進去多少鉀,平均年齡八十歲,如果累積的話,七十歲會放出來的輻射影響會有多大,這事情是有待討論空間。
這位先生提的論點是對的,原能會自己在資料給大眾教育裡有一頁就提到能量的穿透人體是瞬間的不是累積的。
兩個表一樣是不同日期,你看過上一頁之後……我的建議放在同一頁比較好區隔。
我們也配合監察院做了加醒語,我比較認同食藥署的看法,我們已經多加了,那不是法令規定的。全標示本來就是食品業者該有的作法,落實這兩個字其實會讓一般消費者覺得好像很多業者沒落實,好像主管機關怠惰的感覺,同樣都在行政院體系底下如何周全表達可以討論。
我們106、107年看到食藥署自己有公告這訊息,留意一下這是新聞稿中有提到了。
還是希望可以引用,事實上這可以徵詢專家。
前次會議有提及,鉀人體代謝的專業資訊由臺鹽說明不具公信力,我們尊重由專業機構判斷,但鉀多出來會排泄的機制的理論或實際統計,基於主管機關或專業性,無論衛福部哪個單位,都是有必要釐清,因為這代表會不會累積,對於劑量是會有比較大關連。
第一張的表能不能精準一點,例如紅色框框是未添加的鹽品嗎,還是其中底色的那兩樣?我這樣看會以為紅色框框起來的全部都是未添加含鉀的意思。
綜上所述,不論是碘也好、鉀也好,都是營養素,但只要含鉀的化合物,都會牽涉到此次鉀-40的醒語標示。既然是營養素,應該是參考國際作法推動營養標示。基於公共衛生的議題,臺鹽公司建議應採取鉀鈉平衡的態度,不論是鉀或碘,對消費者都是很重要的營養素,避免因醒語標示這種無害的天然輻射,導致消費者無謂的恐慌,反而不敢攝取對其身體健康有幫助的含鉀食品,會悖離國家公共衛生政策,對國人健康反而是不利的。以上是臺鹽公司看法,所以我們也建議剛剛所提的這個草案,不要施行,以上報告。
公共衛生議題中的加碘鹽之重要里程碑也讓大家瞭解,在民國56年左右,其實國內的甲狀腺的盛行率22%,食鹽加碘之後是4.3%,對於公共衛生有很大的幫助。國健署.十年前及近期也做了一些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平均尿碘含量雖合於標準,但是已經在下限,孕婦等特定族群甚至有不足,因此在前年針對碘營養不足的問題,將食鹽中碘量從原來的11-20ppm提高到20-33ppm,所以國民的營養健康也會受到碘不足的影響。
國健署這邊也提到鉀標示為何會提到碘,因允許在鹽裡面含碘添加物當中只有兩種,一種是碘酸鉀,另外一個是碘化鉀,也一定有鉀-40,這個法的草案精神是食鹽當中加了含鉀添加物,就必須要做這樣的標示,是不是合理,這是大家可以討論的。
反而因為鉀的功能性、必要性及缺鉀的時候對健康所造成的影響,更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注意。所以在歐洲、WHO、澳洲、美國、澳洲、加拿大、荷蘭等國家,針對人體所需要的鉀,他們也發現一般人體攝取的鉀是不足的,每天至少需要3,500到4,700mg,不管是中研院也好,或者是這一些國際性的組織,認為基於這樣的利益,事實上反而應該要加強其營養的標示並強調對人的好處。
根據106年原能會所公告的,即使一般人一年吃所謂減鈉鹽的用量,一天10克的話,也相當於搭飛機從台北到紐約所受到的天然輻射劑量,事實上減鈉鹽是沒有輻射的危害,我想這是對消費者來講要有的充分認知,不管是法規的標準也好,或是國際規範也好,目前其實都沒有對這一方面有這樣的醒語標示要求。
鉀是重要的人體營養素,有其功能,人體含有大概140克至170克的鉀,這裡面就含有鉀-40,你吃的食物都會有,重點是用氯化鉀來取代氯化鈉達成鉀鈉1比1的比例,其實也是天然的東西,並不是人工合成的,只是經過混合之後所形成天然物的組合。
鉀的食用安全性不用再贅述,基本上即使我們稍微吃多量一點,都可以透過所謂代謝的方式,讓多餘的鉀從腎臟排出去,我就不多贅言。
只要含有鉀的東西,一定含有鉀-40,這個是必定的,所以平常吃的這一些食物或者是所處的環境,其實在原能會對外的公告,其實都有很明白的說明,這一些都是天然的輻射,並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影響。
第一,可延長壽命將近一年的時間;第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可以降低一半,從4.2%降到2.3%;第三,每年的每個人醫療支出可減少1萬5,000元以上,這是在民國80幾年所做的研究,這就是減鈉鹽的價值。
在兩年多年前,因為原能會提到所謂減鈉鹽的輻射劑量多,其實減鈉鹽在民國80年的時候,經濟部為了因應所謂的國人健康、高血壓盛行的問題,還有心血管疾病,剛剛有提到,因此我們在80年的時候有進行這樣的開發,中研院也有進行功效的研究,這樣的價值有三個貢獻:
這三個階段,其實都是為了提升國民健康進行的公共衛生議題,也凸顯了它的必要性。
過去這麼多年來,其實有食鹽加碘加鉀加氟三大公共衛生議題跟食鹽相關的,像食鹽加碘、加鉀,碘與鉀都是重要的營養素,接下來就是106年心口司提倡的食鹽加氟。
其實食鹽拿來當作公共衛生載具,是很多國家都在利用的工具,有什麼利益?第一個是容易取得、第二個是對消費者的負擔少、第三個是每一天都可以定量吃,並不會有劑量大小、不一的問題,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講是很好買到,所以這個是很好的載具。
今天最主要的議題是在於公共衛生議題對於消費者的利益在哪裡,也讓大家瞭解一下,其實剛剛衛福部有說明過,有關於鉀使用的安全性及必要性,在國外有沒有針對這樣的標示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基於臺鹽公司目前還是泛公股企業,照顧國人健康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基於公共衛生政策提出建議。
各位與會的貴賓、先進午安,臺鹽公司針對這一次的法案、草案來作簡要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