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交付給病人所有的單據。
對。
不是。
第五組的小組長有給我們一個議題,也就是實體卡的退場機制,有考慮到各個族群,第一個限制是人人要會使用、要有智慧型手機,人人都會操作,包含老人、視障等族群,才有可能發放虛擬卡。
另外,有關於虛擬卡的部分,如果沒有照片就沒有辦法當成第二證件來使用,以上是第五組針對這兩個議題的討論,謝謝。
非就醫用途,我們希望無紙化,包含同意書、檢查單、檢驗單及處方單是不是可以用電子單據放在卡片上來使用?
在醫院配置的部分,剛剛其實有講到,每個地點都必須要報到、身分辨識上傳及寫卡,所以其實醫院的投資成本也是很高的。
有關於確認就醫的部分,目前現狀的卡,我們知道針對卡片上的多胞胎,尤其第一個月是依附媽媽這一塊,上傳的時候,對多胞胎部分的一些資料,在新的換發,不管是實體卡或虛擬卡都需要做一些改善。
遺失的換發,一樣回到怎麼辦理註銷,假設線上註銷一樣,也是確認身分的問題。
剛剛有提到一個裝置是不是只能綁定一個虛擬卡?或者是可以很多人?像我們的期望是針對老人、小孩有利的話,是不是一個手機可以綁兩個老人、兩個小孩,這也是我們的疑慮,包含在撤銷的時候也會有這個問題。
疑慮的是,在綁定的部分,這一些輔助並不是每一個人針對智慧型設備在做這一些事的程序很清楚,誰要輔導他們?是醫院端或者是投保的時候或者是註冊的時候,技術上的問題是誰來做處理?
既然是虛擬卡,我們希望在操作上是不是有瞬間註銷的功能,也就是比較快速可以換。
在裝置的綁定上應該要有手機,當綁定在手機上時,換機的時候怎麼辦?是不是要註銷再換到其他的設備上?我們希望有一個SOP。
另外,投保的部分,大家的期待是希望可以做線上申請,但是有一個疑慮是,我們如何確認線上申請那一端身分的確認,因為要有確認的問題,大家在雲端,其實都不知道用的是不是他,投保可以很方便,但是身分確認是我們另外要討論的議題。
另外,剛剛講醫院是用什麼型態的卡片,我們就會搭配什麼樣的設備,這一些其實都需要一些評估的時間。
在憂慮裡面,其實換發之前有一段測試,而測試並不是只有流程測試,可能還有卡機,也就是所謂的虛擬卡、讀卡,有各種不同卡的方式,新卡也都要測試,因此測試的時間或者是廠商的設備,是不是要做驗證或者不需要,這個也大概都會有我們的憂慮在裡面。
在虛擬卡的部分,我們有針對幾個(討論):一個是全面換發,大家的期待是,是不是可以當成跟身分證換發一起?我們是不是可以訂明確的時間?必須要討論開始公告有所謂的新一代(健保卡)時,是要多久的時間換發?是一年或者是半年?跟相對作業期都有非常大的關係。
儲存非健保資料的部分,我們希望可以放電子處方籤的部分,醫院裡面有很多需要無紙化,但是因為交付給病人,都一定要實體的紙本,有沒有這樣的空間,可以讓非醫療用途的那一塊是可以擴增到處方、檢查、檢驗及電子收據這一塊,這個是針對健保卡規劃的回應。
另外,在虛擬卡發證的部分,不管是虛擬或者是實體,雖然不在討論的議題當中,我們表達可以加上電子簽章,很多病人知道是同意書,大家有簽過就知道那個其實滿繁複的,因此這個部分如果可以有納入議題考量的話,我們希望有憑證可以執行電子簽章。
新一代我想不管是在設備或者是速度上,雖然擴充,但是速度也可以一併做改善。
另外,對新一代健保卡憑證,我們比較多的期望是,內容應該要重新被檢討,是不是應該要列入討論?包括有一些重大傷病,像六次就醫,國民用藥只有三次紀錄,我們覺得不夠,因此我們希望在內容的部分要重新檢討適當性,甚至要擴充。
另外,一個手機上可以幾張虛擬卡,或者是一個手機只有一張虛擬卡。生物辨識很好,是不是可以增加健保卡的一些安全性使用?這個是我們對它的願景,但是在憂慮上,是不是醫院也要相對的?進去就要有讀,所以是不是有醫院要相對投資的成本?
另外監護權剛剛也有提到,問題是有沒有一個叫做「取消授權」,我們有正向、有沒有逆向的SOP?這個部分也要考量,同樣也有身分辨識的問題。
但是,有關於授權機制的部分,我們在討論應該是搭配虛擬卡的授權,有虛擬卡的狀況之下,我們可能才會有授權這樣的機制。這當中有幾個我們認為授權的問題,其實剛剛也有提到,也就是身分確認、有效期都不再提了。
在非接觸性裡面,大概只有一個疑慮,也就是資料同步的問題,我想這個還好。
第三,我們也強烈建議HCA應該要同步發放,不然一個麵包機是醫事人員卡跟病人一起讀,如果病人變成非接觸性,病人怎麼辦?裡面還有一個機構卡,機構卡是可以雲端化,但是醫事人員卡假設沒有同步還是要有三個,也就是雲端、病人非接觸性跟醫事人員卡,我們期待可以一併發放。
非接觸與行動化,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對它的期待比較高,願景比較多、憂慮比較少,我們可以減少實體卡,目前是讀卡其他的損壞,其實失敗率滿高的,要擦一擦或者是根本沒有辦法讀,非接觸性是減少磨損。接著是針對感控的部分比較好,因為是近距離接觸性的就可以了。
接著是實體卡還是比較安全,就安全的角度上來講,其實在發卡上,實體卡上有一些規範的安全機制,但是虛擬卡的資料是放在手機上嗎?手機上是不是大家都可以碰得到?也就是虛擬卡的資料放在手機上,這個資料的部分是寫在哪裡?安全疑慮是我們要提出來的安全性問題。
第四,有關於併行的部分,其實有資料評估的問題,假設一個人持有虛擬及實體卡,這些卡片上的資料要如何同步,這個在同步上其實會增加很多要測試的,然後這些疑慮要去解決。
第二,剛剛有提到身分的辨識,有講到顯性的照片及基本的資料,在醫院這一端,其實虛擬卡跟非接觸都有卡片的型態,是要用NFC、QR code或者是二維條碼,這都會涉及到醫院端設備的投入,不管是兩者非接觸性的行動化,也會增加醫院在設備端如何投入與布局,因為現在健保卡不管是每一個點,不管檢驗、檢查,甚至報導都在用健保卡,這一段也是我們在醫院的疑慮。
第一,緊急狀況,我們目前的醫療機構其實是健保卡可以直接插卡讀,但是如果是緊急狀況,手機往往會上鎖,虛擬卡沒有辦法用,所以是在使用上的狀況。
在疑慮的部分,我們有提出五點:
但是虛擬卡裡面,因為卡裡面其實還是有一些辨識身分,現在可以作為照片的辨識身分,虛擬卡是我們期望有這樣的發卡機制,應該還是要有顯性資料可以放在虛擬卡上,作為不管是醫療或者是憑證的使用機構上,可以做身分的辨識。
在虛擬卡的部分,其實我們的願景還是給予比較多,希望未來是可以這樣子的發展,尤其對於可能是老人、小孩,也就是三明治族這一群,上面是老人、下面是小孩,也就是虛擬卡可以多解決一些問題。
第三,針對行動支付的部分,我們已經已經解決上面的問題,已經遺失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應該要補發或者是這樣的機制,也就是SOP來提出事宜及討論。
第二,針對金融法的問題,其實電子錢包不管是健保署或者是醫院端不適合作為發證或者是發電子錢包的單位,應該是要由第三個公證的機構,甚至還要有清算中心,真正要實施電子錢包這一塊,還是有適法性的問題要討論。
但是我們的疑慮是,不管是在實體或者是虛擬上,是有一些適法性的問題,健保法是針對健保卡的部分,是不能超出醫療用途之外,因此放行動支付或者是電子錢包,這其實跟健保的法規有牴觸。
原來表定上是五個,但是我們覺得針對新一代的健保憑證功能,我們還是有一些願景跟疑慮的部分,所以我們有另外再提出。針對行動支付的部分,我們還是認為應該是在實體上,而不是在虛擬上,建議是在實體上,而且要有一個上線的支付,這樣比較好。
第五組代表發言,其實我們這一組非常發散,有很多正反不同的意見,我們儘量忠實呈現,我們儘量不重複。
大家好,我是范仲玫,我代表的是臺灣醫院協會,我們協會底下有一個資訊管理的委員會,主要其實是協調醫院的一些相關資訊,尤其是在健保卡這一方面的使用,這個資訊委員會其實也曾經協助推動第一代的健保卡,從上線、使用、讀卡機、卡片內容及上傳這些的稽核,也很高興有這次機會能夠再參與第二代未來的規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