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唐鳳講到AI這一件事,這個是我看到臺灣在政府方面還完全沒有討論的東西,白宮在10月底公布了AI的白皮書,大概將近七、八十頁的內容,我全部看完了,講的是要因應未來政府、社會及民間要如何因應人工智慧科技,不只是孩子的教育,而是包括了造成失業跟產業帶來的衝擊,以及我們對於人類道德教育的定義都會改變,這是我看到的制度還沒有在討論的部分,所以我就分人、錢看及得到、看不到的東西,我是用這個觀點來切入,謝謝。
我相信臺灣100%新創公司在勞基法定義下全部都是違法的,因為遠端工作、不用打卡、不用計算工時,全部都是違法的,這對於新創公司是非常非常不利,每天都提心吊膽,要如何往開放的方向來走?老實說沒有傳統的答案,因為我們還有傳統的製造業,還需要定義工時跟加班費,但是對於新創公司、軟體公司來做,有沒有檢討的空間、有沒有下一步的作為,這是新創業者很期待看到。
如何回歸到民間?牽扯到如何跟創投合作、如何跟正確的人合作。我覺得臺灣是擁有錢的人需要再教育,世代斷層非常大,大部分的人錢放在手中,還有如部長所講的放在銀行領少利率,主要因為他們看不懂很多事,所以現在的文盲並不是看不懂字,而是不懂數位經濟的人,這是新一代的文盲。我一直很希望如果政府能主辦「總裁幼幼班」的話,你們會把很多資源放在對的地方,有能力再把政府的輔助回歸到民間,政府不太需要負成敗責任,這個是我對錢的看法。
談到制度跟法規,其實IC剛剛也有談到,我們在過去兩年很努力在修公司法,也樂見公司法持續鬆綁往、往開放的方向來走。對於新創業者很簡單的是,一個是人、一個是錢,錢的問題其實牽扯到很多結構性的問題,我在不同的場合都在主張說政府補助的心態應該要逐漸全部消失,而全部回歸到投資的這一件事,補助會有太多的問題,包括政府要負起成敗的責任,五十年前的政府是冀望經濟,還可以這樣做,但是五十年後,現在政府其實是跟不上營業主,所以應該儘量把資金回流到投資為主。
謝謝,大家好我是Sega。我以前唸AI,後來在Google工作,在簡總底下打工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後來才自己出來創業,我也跟IC一樣,也待過行政院青年顧問團,我算是產官學界都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