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好,我們是科技部,因為今天才臨時被叫來,前面都是科會辦在進行,請科會辦回答一下。
在承諾事項方面,我們在3月的時候就已經邀集民間代表召開會議了,在11月底以前我們會重新檢視內容的合理性,然後再報給國發會,謝謝。
暫時不太可能先做大規模的執行,這個部分耗費的人力跟資源實在是太龐大了。
所以我們當初在討論的時候,其實也建議先擇重要的重點性政策,可能擇幾項來試行。
為何會期待各部會來執行?因為各個科技計畫的屬性其實是相對比較複雜的,因此這一件事很難由科技部統一來做共通性的處理,這跟當年度的績效追蹤是不一樣的,以上回應。
在計畫結束之後,我們當然只能做當年度評估,但是計畫真正再過三、五年以後,我們其實是期待由部會這一段,依照當時預評估的方法,來追蹤是否有達到當期效益。
主席、各位與會先進,剛才衛福部所提到的中長期績效評估的部分,也就是在延展性效益的部分,我們在去年有找過相關在做績效評估的一些老師去開會,也有討論這一個問題,其實我們當時在討論時,其實比較傾向這一個計畫在規劃時,其實應該做預評估,看一下這個計畫預期執行完的三、五年後會衍生哪一些效益。
是。
因為我們都是配合科技會報這邊給我們的指示……
並不會說好像很隨機,這倒是不會,所有的流程都是跟著科技會報來做。
應該是說政府所有東西的作業流程,其實都會有一個脈絡,像科技部就會跟科技會報辦公室來形塑,作一些安排。
我覺得重點不是系統整合,而是我們在人,也就是計畫上面的一些溝通及會議上的協作及整合,以上先就科技部的部分說明。
第二個部分,其實我覺得重點在形成或整合的過程中,我們沒有透過什麼系統,我們後端用GPMnet來填報,像執行進度跟管考都是用GPMnet來填報。
其實我們跟衛福部一樣,在今年也是面臨到政策計畫形塑的時程,我們也一樣會遇到整合困難,也就是整合的時間點,其實我們跟衛福部有遇到同樣的困難,這個是做第一個部分的說明。
我們走的是透過內部或者是外部的會議來形成共識,形成共識的時候一定會有外部的專家學者會進來討論,相關的會議中,一些資源上的整合或計畫上的合併,這個是資源或者是相關配置要有一些區別,又或者要針對政策性,或以bottom up的重點來處理,這個是我們的部分。
第二個部分是bottom up,其實科技部有負責基礎研究、運用研究,其實有很多東西是從下面往上走,就是這兩個層面來走。
第一個部分是top down,就是行政院或部長的政策,這一塊是這樣下來。
主席、各位與會代表大家好,我先跟大家說明一下部內在整個科技計畫當中分兩個層面,其實跟農委會或者是經濟部,我覺得相似度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