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因為我們看到想要找直播連結,已經看不到了。
是可以大範圍的,但是精確掃描出來?
實際資料需要「若水」?
可以當作第三方公證?
是。
對,在設計端的部分,除了建模之外,還要做一些結構的優化,也解決如何用最精簡的材料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所以會有一些分析的東西要做,好比像BIM的系統,也就是整合建築物體、本題、結構及後端水電配管的整合平台,所以可以事前用一些方式來預測這邊可能會卡到什麼東西,會減少或者是增加結構性的東西,這邊有很多分析師在事前就可以做的,這個是確保機器來之後,前面的都是就可以去測試。
這個也不算妥協,算是先後順序的用法。
比較保守。
我自己認為臺灣雖然沒有到民智未開,臺灣是很受社會輿論的左右,社會輿論不見得是前進的,所以我想要請問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政委您一直要推動新的觀念,以您現在累積的經驗,您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要用什麼身段或者是態度在臺灣的社會推動新的事?
我們也希望在這個前頭一開始推動的力量,講到這個,也想要順便請教一下政委。
哇!太好了!
後來回臺灣要自己發展的時候,就覺得臺灣都還沒有人開始做這一件事,我當然可以瞭解困難的程度,畢竟像臺灣的產業,像很多大公司的建案,其實利益分配早就固定好,不一定馬上就可以改變什麼事。
因此在這麼封閉的體系下,我常常會看到有很多高科技的新創意科技,但是並沒有看到在建築方面的應用,之前有一些技術,真的跟建築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這個大概是4、5年前的事,當時就開始有大數據、智慧家庭,這一些東西其實會對建築產業有很劇變的改變,從源頭的思考方式,到後面不一樣,但是後端的製造不見得跟上這個速度,我覺得這個是發展的方向,我很希望把高科技帶到建築產業。
我歸納出來有三個部分,第一個是就像現在服務業一樣,是一樣的道理,只是建築比較龐大,沒有那麼快,但是我認為也是這樣子;第二個是環保,大家都講環保、生態;第三個,因為建築產業都是很封閉的商品,其實不是只有在臺灣,在一些大國家,其實要把一些概念也不容易。
而論文其他的切入角度是,以你身為一個要踏入這一個行業的菜鳥建築師,你有沒有自己切入角度及自己對於這一個領域在十年、二十年後的發展看法?在這一個看法要從什麼角度來切入這一個產業才會達到想要做什麼樣子,簡單來說是這樣子。
其實我的建築學業是在法國完成,法國的建築師並不是像臺灣要考很多科目,但是有三個部分,一個是上課6個月,工作至少要6個月,最後要寫一個論文。
不過我們當時有想到另外一個比較環保的方式,也就是在水泥裡面,但是是百分比的問題,像有玉米跟米糠,也就是是天然的,但是其實是微粒的結構,可以加強水泥的部分,這個倒是我們要去考慮的部分。
對,因為水泥也有應用到列印技術,也就是要加塑乾劑的部分,成分要自己調到我們覺得ok的,也就是跟手臂的一些參數都要配合。
我沒有辦法知道。但是我知道這個技術是很少數的大廠才有在應用,那個是獨有的技術,並不是一般性的技術。
對,這樣的成本會提高沒有錯。
對,在列印材料方面,有一種技術是可以去拆除廢棄的建築物,然後會有一個過濾怎麼樣篩選,也就是不需要或者是對建築物不好的雜質濾掉,然後可以再回收,也就是再提煉成環保水泥的意思。
如果有這樣的困難,再加上硬體、建築物本身的設置是很容易、方便,我覺得這個對一般人來說可行性會比較高、接受度會更高。
但是這個計畫後來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推行,要讓陌生人進去的話,也會讓人家稍微考慮一下,但是抒發點是一個很好的共享機制。
之前我看到像法國有推一個計畫,很多難民進到那邊去,所以有小小的民間團體說你的後院沒有要使用的話,是不是可以跟他們的機構一起合作,就是做一個小木屋,設置在後院,也就是可以接待一家子的難民,你們可以share共同的空間。
可能在第一年的末期就可以真的推出很具體的產品投一些創投或者是加速器之類的,我們會有這一個想法的初衷是希望來自於可以發展到災後的設計,也解決中歐那邊很多難民的需求,我覺得這個是快速且安全上比較沒有疑慮的設計方式。
300萬左右,當然一方面也要投一些國發基金的計畫,因為我們的規劃是趕快把這個寄出去之後,其實會有很多不同的發展面向,所以這個是我們第一年就要完成的事情。
對,那個太專業了,沒有辦法,的確是可以被實現的計畫。
所以有平地有坡道慢慢上到二樓來。
不會。
對,組長有提到這個是很好實驗性的場域,我們之前也有組長提過如果到時候真的測試出來ok的話,我們很希望在這兩棟之間建一道橋。
其實我們之前已經做了很多理論的研究,我們從這個月到下個月都要進行一些大型的機具跟設備,或者是機器手臂,也就是3D工業級的印表機,也就是做很多不同的東西。
而且我們也有出設計的部分,如果有需要的話,直接接最直接的客戶,然後有任何的需求,就可以從設計到製造端都是一條龍來處理。
對,大概是這樣子。
大概也有一半的材料、一半水泥,這個部分是不一樣的,還有接一些焊接,也就是鋼牆的技術結構。之後也可以接一些噴圖,或者是強調的裝修,也就是去噴圖的刷子,有很多的應用可以去玩。
其實機器手臂是一個載體,也就是一個機具,你也可以結合3D列印的寬度。
有一些穩定的收入來源之後,然後進行一些基礎上的研發,或者是一些裝潢的工程,像地板重新鋪設,也許從3D列印的方式進行,或者是有一些在高樓大廈的部分,也就是要找蜘蛛人或者是找什麼東西,也就是這一個部分可以用機器手臂來進行。
因為我們才該剛開始,目前只有兩個人,周邊有一些朋友可以來幫忙。目前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在臺灣的人才鏈部分,也就是我們也有找一些廠商,因為我們會需要把3D列印的技術跟機器手臂結合在一起,事後長遠希望可以再加上無人載具的結合,到最後是機器人在蓋房子,路很遠,而且研發也需要很多其他的資源,所以目前的規劃是希望第一年至第三年,會希望先推出室內的產品為主。
好。因為我們就是希望把這一個技術導入到建築工程裡面,也就是可以運用這一個技術,不管是在材料、人力及時間方面都可以節省很多的成本。
政委應該有聽說過3D列印,每天都有很多案子在推動,在臺灣沒有這樣的案子。
我本身是建築專業,志光是金融業專業,我們本來都是朋友認識而組合起來的。
今天本來只是想要抱著跟政委聊天的心態,不想要太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