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謝謝政委。
所以現在算是試辦,然後之後再看立法怎麼樣?
也不要管太多。
所以未來不會有專法?
所以之後還會有?
到最後就是改了第1條。
講到這邊就讓我想到前一陣子,比如立法委員或者是政委這邊要立法。
如果比較一下,臺灣可以跟他們有什麼進一步學習的地方嗎?
他是?
可能最後一個問題是,我不曉得政委對香港或者是中國大陸的社企瞭解多少?
不一定是要大張旗鼓,但是如果有共同的目標,其實是很好的工具。
像暑假的時候,我就帶一批學生去印尼,去幫助當地的小農,他們也很樂意,其實我覺得就像您所說這個就是暖實力。
不過我覺得學校是滿好的,因為不是官方,我們是學術交流的學習活動,其實是滿好的。
就是低調。
國合會是針對友邦?
但是比較看到的是辦活動。
這個是可以合作的平台。其實我看到他的部分比較多,又或者是另外一個部分是辦活動或辦論壇,因為其實前面有提到一個是利用醫療、生技。
可能沒有辦法進聯合國,但是至少是可以合作的。
關於這個方案,我也看到可能外交部也在裡面,其實我們看到的時候是滿開心的,因為我們學校的想法是,我們認為SDG是跟國際接軌。
比較在意農產品或者是一些農村的環境。
但是像這個東西是農委會水保局。
比較未來?
瞭解。我看到前一陣子國發會有推創生的政策,這中間重疊或者是怎麼樣?
特別是創業部分。
但是一般我們談商業的mindset差很多,比如我們想要投資,就是想要創造更大的經濟規模,讓自己的公司成長上市、上櫃。
這算是正常或者是健康的一件事嗎?對於一個社企?
剛剛提到那一個挑戰,是不是某種程度,因為我問了一些社企,他們會覺得不是很想長大。
所以看來是另外的政委在負責這一塊。
因為我想說像我們學校商業科技就不知道社會的問題,然後比較偏社會的,有哪一些工具或者是技巧可以去解決這一些社會問題,而且還是回到我剛剛所提的,其實在學校還是有更多的方案可以推。
我們在想說一個問題,有一些人有他的理想,但是不知道商業技巧,有一些人有商業技巧,但是不知道社會的問題。
可能最重要的關係到人,像我最近跟格外農品在聊天,他們最近在找人,我們如果想要成立的時候,也想要找人。
所以好像最終會形成一個生態鏈?
在臺灣?
回到臺灣社企成長這一塊,會發現好像臺灣社企規模比較小,然後比如在國際化方面,這裡面有提到國際化要做的這一塊,就你的瞭解,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素,我們這一塊會做比較弱?
就像你講的會漂綠。
我在想說那時在制定方案的時候,為何是用鼓勵的,而不是像身障有一點半強迫購買。
剛剛政委有提到學校,有時我在想學校也是需要幫助,像我們現在學校接下來做,自己想要成立社會企業,我就看到這個方案裡面有一個是「獎勵採購」,其實現在學校有另外一個部分,就是獎勵或者是強迫採購身障機構的產品,比如5%。
像我們學生過去一、兩組跟這個有關,USR也在做,但不一定是創新的方式,也就是跨出一步,就是用傳統的方式去做,所以就學校人才培養這一塊,還有一些空間可以多帶一些社會議題的概念進來。
其實做U-start不一定就是做跟社會有關的東西。
全部都是可以跟這個掛鉤在一起。現在教育部就是在推USR、U-start,我自己覺得像USR一方面來講是一個學校只有一個或者是兩、三個,其實大部分都是老師在主導,我自己是覺得或者是我們學校在推的經驗,其實可以再做更深入一點,比如結合更多的課程或者是用創新課程的方式來把SDG或者是社會創新的想法、概念帶到。
不過我稍微看一下方案,因為我們學校的中長程發展計畫是以SDG為主軸,所以我們希望教學、研究……
是。另外一個是下一代人在的培育。
所以某種程度上可以再細分兩個,一個是觀念或者是mindset轉成商業導向或者是創新導向。
瞭解。
如果就臺灣社企面對的挑戰,會不會跟國外的相對來講不一樣?
這個很像歷史發展路徑不太一樣?
也看過滿多國內外的社會企業,因此這邊想要請教,您覺得臺灣的社會企業跟國外的社會企業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比如他們發展策略或者是管理方式,又或者是注重的領域,有沒有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地方?
是滿有創意的promote,這個是社會企業的方式,我們拜訪過滿多臺灣的社會企業,這邊就想要請教您,因為您在這邊是管政策方面的。
真的嗎?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