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唐委員的建議,我們會回去再努力再看看有那些我們可以做到的。
當我們提出實行出口補助的時候,有人就會質疑錢從哪裡來。
以臺灣現時的狀況而言,很多都仍在10-20年的機械,在技術、安全及排放都遇到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很希望藉著這個機會,也就是空污法立了之後,讓整個行業活絡起來。
現在很大的問題是,機械老舊之後,國內的的安全意識、維修技術其實都變成是20年前,因為一直在維修20年前的工具。香港的狀況是用比較新的,因為舊的都自然淘汰到東南亞去,所以香港整體而言落後日本5至8年。
這是我們遇到最大的困難。如果各部會可以聯合做起來的話,效果會很大。現在的管理很多時都不可能從單一個方案來解決問題,絶大部份要從幾個方向來處理,這並不是臺灣政府遇到的問題,而是全世界政府都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部門,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今天在空污法的契機底下,可以把這三個部會都連起來的話,我相信未來五至十年有關營建工具的貿易、技術、安全及外滙收入都會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對。
可以公開。
都是同一份。
所以在這個部分,我們認為臺灣其實有很多地方可以發展。我們相信如果政策配合,我們是可以把臺灣品牌做起來衝出國外,這個是我最大的希望。我們簡報大概到這邊。
還有,檢驗協會在海外作宣傳介紹,讓東南亞國家了解及信任這個系統,這個建立系統建立起來並不是一、兩年可以做得到,但是臺灣需要這一種有這個保證或信用機構,像臺灣的農產品一樣,如果有檢驗協會發出的標籤的話,大家覺得是可信及整理過的。這對於市場行銷是很重要的,對於全世界來說,臺灣科技不管是什麼東西都很好,很多行銷的部分做得比較不完美。從國外去看臺灣的,臺灣不管是科技,設計或者材質都很好。不管東南亞以至歐美都覺得臺灣的東西很好,但是看不到臺灣的品牌,只看得到零件,更可惜的是零件或代工的部份利潤是最少的。
正因為國內未有具公信力的檢驗營建機具協會,所以變成我們買賣機具的成本大幅增加。例如客戶因為都怕被騙,所以要到倉庫去看,但是如果有一個具公信力的檢驗協會,不管是要賣到臺灣本地或者是到東南亞,發一個照片及檢驗報告過去,對方已可以決定初步意向,這個對風險管理及對買賣雙方其實有一個更好的保障。
第三是加強出口,除了出口補助外,我們還建議成立一個檢驗協會,也就是建立一個獨立的人員,把關臺灣營建機具的出口檢查報告,也是建立臺灣的品牌。讓國外的客戶在機具檢查表上可以了解機具的實際狀況,從而作出選購。
第二是在地保養,實行清晰有效的自主檢查規範,讓有較好保養的機具在投標時在環評上取得一定的優勢。
第一是進口限制部份,經我們詳細研究後,我們認為進口限制應訂於美國排放三期或同等的標準,這會比使用不透光率更切合臺灣實際狀況。 <strong> 而已進口及使用的機具應以出口補助等措施讓其自然淘汰。 </strong>
總括而言,我們希望政府首要掌握機具使用狀況的數據,沒有數據的話,不管是編列預算或推行力度的調節等都沒辦法進行,之後再在三部份推行政策,以全面的方法在改善空污問題的情況下同時改善機具安全及國內經濟等問題。
政策上我們希望政府以鼓勵代替懲治,因為懲治在現今社會而言並不是最有效的管治手法。我們希望政策是以鼓勵及協助願意投放資源改善機具狀況的業者。例如是如果使用的機具有進行自主檢查及較新機具時,在環評上是不是佔一個較大的百分比讓機具的擁有者較大機會拿到政府的標案。
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機遇是,日本在2014年更新的環保政策之後,日本國內新機械不能使用排放標準低於等同美國環保四期的機械。長遠而言,等同美國環保三期的二手機械供應鏈將會切斷,隨後臺灣跟香港有很大機會變成是主要的二手機械的供應國家及地區。如果我們可以掌握這個機遇,以後營建機具貿易的發展會變更蓬勃。
臺灣是不是可以把握這個機會?這是我們想要宣導及希望政府及業界可以討論的地方。現時臺灣有很多中東及非洲國家所需要的機械,但面對語言不通及機具保養的意思薄弱,導致國內願意向外開拓市場的人少之又少。
有一些更會用到二十年以上。香港跟台灣都是從日本購買全新或中古機械,香港的使用習慣是購買在日本已經使用過五至八年的機械再在香港使用一段時間後,大概是機齡十五年左右,便開始整修並賣到東南亞。東南亞國家對這些機械是有很大的需求,他們要有專門的進口商進行採購,而不是作為廢金屬或垃圾販賣。
現時臺灣每年從日本進口約2,000多台挖掘機,香港在地使用的進口量2,000多台,數字上相距很小,但以人口或土地跟機械的密度比較起來就差很遠了。這主要是出口帶動更多的需求,東南亞地區,其實有一些很穩定的需求,所以我們認為臺灣是可以跟國際連接上,賺取外匯收入,我們現在看到有一個很大的市場空間,但是現在完全沒有開發及投放資源,其中一個原因是臺灣消費及使用習慣,臺灣的使用者習慣是把機械當成固有資產一直使用。
針對挖掘機進出口數據部分,我們可以從圖表中看到進出口比例數字很低,2018年的進出口金額比例是0.03%,從台數去算的話是0.2%。這個跟日本或香港出口到亞洲、中東地區的90%或22%其實是有很大的差距。
而在補貼的部份,我們是建議使用出口補貼為行業注入新的動力。如果單純的一刀切進行汰舊換新,即使把所有的機具都換成新的,也只是把問題延後,並未有根本性去解決現有的市場上使用率不足,缺乏維修保養等問題。出口補助可以用市場機制鼓勵使用者更好保養機械,也可以讓政府用一個更好的方法去使用公帑增加成本效益。出口補助的優點是鼓勵業內人士發拓市場,賺取外滙,同時讓補助的款項造成槓桿效應促成成交。營建機具的價值一般都很高,動軌幾百萬。根據我們現有的數據估算在國內大概有94%是美國二期排放標準(2000年訂立)或以下的。如果要讓政府全面直接補助其實有一定的難度,貿然推行更可能會面臨補助額不足或受助面縮小的兩難局面。
現時我們認為首要的問題是釐清國內有多少的營建機具。現在臺灣各部會對於這個數字還沒有掌握得到,在環保署所提供的顧問報告估算是9-14萬,而我們估算14-17萬,如果政府對於這個數字未有掌握的話,是沒有辦法推行政策,不然申請編列預算也不能切合實際需要。
我們在看臺灣出口數據的部分,現在臺灣的出口比率(台數)是1.4%(過去十年),2018年是0.6%,如果每增加1%的話,的外匯收入約是7,700萬。香港在2018年度進出口比例(已排除轉口到中國的部份)約為21%,如果臺灣現在先以6%作為目標的話,每年約有5億多新台幣,如果跟香港一樣的話每年則約有20 億的新台幣外滙收入,其中還沒有包括那一些因應貿易活動帶來經濟效益貿易的部分。
是的。例如這個圖表,這是從日本拍賣場獲得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20噸這種屬於比較大型的挖掘機,約6,000至8,000小時最多機具擁有者願意進行出口拍賣。而比較小台的話,大概是3,000小時至5,000小時,而日本出口的二手機械約90%都是銷往東南亞及中東地區。
對,我們一直希望尋找方案解決機具因引擎運作所產生的廢氣排放污染問題。日本很注重機具保養,他們一至兩年要進行自主檢查,一般來說,如果是新的機具,在首五年不論在安全、環保、排放的部分都是有相當的保證。過了五年之後,保養便成為了機具安全及廢氣排放的關鍵,機齡達十五年之後的話,很可能只符合一些其他國家的法規要求。
是柴油引擎的部分。
現在臺灣政策可能比較著重在法規懲治的部分,如果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系統,一個可帶動貿易循環的系統的話,政府不單可大量減少開罰單的需要,更可以帶動國內及出口貿易,改善機具的安全及廢氣排放問題,為社會帶來不同面向的正面效益。
機具出口,如果成功的話,業者會有更大的意願更換較新的機械,較新的機具不論在設計及材料上都比較符合國際安全及環保需求。我們相信政策上如何讓原有的機具賣到更好價錢以用作更換新的機具才是最值得政府以及各持份者深思的一個課題。
以往環保署委託所做的顧問報告,大多專注於在技術層面研究各國,特別是日本的法規。然而,根據我們的研究及實際查訪,出口貿易與國內機具的效能及排放污染物程度息息相關,而世界上不少地區都是採取以經濟貿易手段為主的政策作為長遠舒緩及解決有關營建工具廢氣排放的問題。日本作為國內最大營建機具的供應國,完善法規當然值得我們去參考,但這只是日本推行營建機具安全及環保管理的一部分,日本整個營建機具的的管理系統,第一個是法規、第二是要有機具保養的系統、第三是以資訊透明帶動出口。為何資訊透明可以帶動出口,讓我這邊舉一個例子: 比如我有一個盒子,我跟你說裡面是一台手機好了,如果我跟你說裡面是一台iPhone並有第三方認證,你可能願意付3、4000塊去買,反過來我跟你說裡面有一台手機不知道裡面的狀況,也沒有第三方證明,你可能只願意付100塊。日本的出口買賣有一個完整而可信的制度,國外買家可以亦願意單憑檢查報告及相片進行買賣,這個是日本出口如此蓬勃的原因之一。
以經濟角度去看,在過去十年,臺灣的營建工具進口總金額約為871億,其中有一半是從日本進口,其他有從大陸跟美國進口。整體來說,臺灣進出口的比例不是很理想,比如在過去十年的話,進出口比例大概是1.4%,簡單來說我就是進口100元,出口1.4元。同樣是機械進口地區的香港,進出口比例約是20%。
您好,我是樂淘科技有限公司的創辦人,我們公司主要的業務是做營建機具買賣平台及相關的顧問工作,政府在為空污法進入立法程序的時候,我們有注意到政府以至民間都比較集中討論開罰單及汰舊換新的部分。然而,根據我們多年在世界各地的研究及經驗,我們相信比較好的方法是以多方面的政策例如:進口限制、出口補貼及在地保養 等政策配合去解決現時不同團體提出對空污法的問題及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