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不是臺灣出生,但是Morris底下的人幾乎都是這樣,所以我們才有這樣世界級的機會。
是。這裡面有很多原因,不是個人的因素。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工研院在最當初,那個時候因為在50、60年代,臺灣企業的研發能力很弱,工研院做出來任何技術,都對產業有所助益。那個年代最優秀的臺大物理、台大電機的學生畢業後都到美國去了,進到美國最好的大學、再到大型的公司,這些人來在80、90年代回來,所以我們才有科學園區、台積電。
對,但是這幾年我看他們四至七在現在的行政體系底下,已經越來越變成只有六至九了。
台灣的企業已經可以做到世界最popular產品最後段的部分,稍微也有一些設計或者是其他關鍵零組件的能力,如果從TRL來講的話,大約是七、八、九,其實我們最缺的是三、四、五,工研院的角色本來是在四、五、六,最多到七,就是prototyping。
其實是這樣子,我在資策會待了十年,到業界待了十年,再到工研院去,我在工研院負責的是經濟政策與產業研究,可是產業研究的關係,所以必須要跟我們所有的所、一些比較資深的人常有一些聯繫。我覺得工研院是臺灣相當大的資源,我們在專業術語裡面講說研發可以根據這個所謂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s分成一至九,國內能做一至三的是少數的一些個別教授,還有中研院一部分所裡的傑出研究員還可以,但是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山頭,幾乎都是教授及個別的學生,教授之間很少分享與合作。
您的建議、我的建議都可以,如果他們想要知道更詳細的話。第一個我提到的是,其實……
沒關係,我反而希望您覺得有價值的話,代為轉給總統或者是院長,如果有價值的話。
我這兩天有寄東西給您,主要的重點是在於工研院的改造部分,因為這個部分涉及到相當多人的利益,我希望不要被disclose。
就不客套了。因為您只有40分鐘的時間,我講重點,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們以後再約談別的問題。
裡面有一些陷阱。
送你一本我寫的書,這本書是講創業,但是主要是提醒,年輕人要創業先看看,不要隨便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