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們本身是綜合型休閒農場,有二十公頃,因此想請問農委會,在成立合法休閒農場的過程中,目前台東十七公頃最大的有機農場,鼓勵原住民返鄉回來,農委會對於這樣的機構,我們如何尋求協助?或者是補助什麼樣的案子來申請?
我們也給布農族的農民來生產這一些蔬菜,然後來做一些動物管理,甚至是做有機生產、環境友善,如何透過文化部、原民會來協助原民部落,也就是在臺灣的縱谷裡面,可以如何傳承並幫助臺灣的原住民團體,以上是我的分享,謝謝。
因此,我希望拋出這樣的問題,想向原住民的單位(詢問),因為我們是原住民團體,我們想要問布農如何用聲音、合音來教我們的孩子,文化一直傳承下來都沒有斷,我們現在有最年輕的布農族在唱八部音。希望能了解政府表演藝術相關資源,以吸引更多觀賞的觀眾。
現在已經走了二十三年,是要改變的時候,這個雞場要改變了,現在很多事業就是要創新,我們一直在想說如何把原住民、布農族過去的生活可以在劇場重新改造,這當中需要很多專業的人指導,也需要經費的部分,如果可以把過去二十三年再改變,甚至於在園區有更多原住民的文化,我相信可以吸引更多國內外的這一些客人來欣賞臺灣的美、原住民的美。
我們一直希望在那個地方,也就是不只是二十公頃、三十公頃,現在也有產銷班,也就是把所有的農民都集合起來,來做友善事業。
到布農部落,有很好的休閒活動,都可以到無毒、有機的,客人都可以來欣賞表演,一天兩場,可以隨時把布農八部音先宣揚出去,其實國際人物很多,都有來這個地方看,目前也變成台東很重要的景點。
台東很偏僻,台東經營這種事業是非常困難的,但可以做到二十三年,我可以講是亂做或者是怎麼樣,大概是上帝的保佑跟帶領,我們就是要讓年輕人回來工作,現在做到友善環境,我們有十七公頃的土地,都是依照政府規定的自然農法,我們也有養雞、牛,可以改善年輕人(收入)。
其實我們也滿符合社會企業的標準,因為我們一直(致力於)經濟改善,如何使這一些年輕孩子(有工作)。我們的機構百分之九十都是年輕人,除了我最老以外,大部分都是二十歲至五十歲,我們如何讓孩子能夠返鄉,也就是回到部落,一回來只要在布農部落,就是給他26K。
在這幾年當中,其實我們有一個很大的使命,也就是要解決布農族貧窮、教育、文化的問題,這都是我們最主要的使命,在十幾年前有成立一個愛農食農有限公司,有這個商業的機制一直在營運,目前每一年都有這樣的機構,大概是1億的收入,並不是很多的錢,但卻可以養活一百個家庭。
我覺得原住民要設立這一種商業機制、經濟發展,這真的很困難,因為這個是管理的問題、財政的問題,我們兩個本身又都是讀神學,因此對這行銷、管理不是很內行,因此搞了二十三年,也就是不務正業、土法煉鋼。
在整個過程中有教育、文化,然後設立了布農部落,在二十三年前開始創辦之後變成產業,因為百分之九十都是布農族,除了我以外,我是基隆漢人嫁到布農族三十六年,這個基金會有一點不純——因為加上我這個漢人——因此我的孩子叫做「白布農」。
做牧師開始做,就覺得社區有很多問題,像自殺的問題,或者是小孩子沒有辦法讀書,我們也有辦幼稚園、做教育,因此覺得文化很重要,所以又搞文化。
我們公司做得很複雜,最初是從文教基金會,也就是從NPO來做文化教育,也就是臺灣原住民的第一個基金會,創辦人是我的先生光聖(音譯)牧師為創辦人,創辦到今年已經滿二十三年了。
大家好,我是台東布農文教基金會,也是愛農事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
好申請嗎?
我的員工可以加入合作社嗎?
高雄他們那邊決定ok。
現在是用布農這一個團體。
我們自己有產銷班,也有農產外外,還有設計的產銷班,這個可以申請嗎?我請問這一點,明年還要申請,他說80%可以申請,但是要換合作社,我覺得很麻煩,所以提出以上的問題。
現在是做完之後,原來的合作單位說也要給我們繼續經營,但不要我們用布農文教基金會的名義,叫我們去經營一個合作社,我的意思是勞動部一定要這樣嗎?因為我們做的東西,除了布農關於農業,但是我們是做餐、住宿、劇場表演、咖啡屋、溫泉,旅遊業跟農場,等於其實是布農部落的兩隻腳,你給農產者,卻不能給愛農,我們雖然已是有很穩定基礎的人,也就是要給新的、沒有做過的,我的意思是,我們沒有所謂合作社,我們不知道怎麼申請、也不怎麼做,有必要這樣嗎?
我們的通路是從學校的營養午餐開始,其實很感謝政府給我們十二個人力,因此我們也有很好的績效。
去年11月,我們從勞動部得到一個培育計畫,大概有十二位夥伴,我們是台東縣政府唯一、最大的有機農場,共有十七公頃,我們在有機產品在台東縣很有名,布農文教基金會有十二萬名會員,其實有宅配的通路,自從培力計畫提供人力給我們之後,我們的會員數更多。
其實我們自立更生,政府也幫很多忙,我們在2002年經營紅葉溫泉的時候,政府有配給我們二十幾位同仁,我們用那幾位經營紅葉溫泉。
我們有一百名員工,大部分都是布農族,我是漢人,我沒有辦法嫁給布農族,現在也沒有覺得我是漢人,覺得我很像布農族,因為我在那邊三十五年了,口音也很像部落族。
各位好,我想要向勞動部詢問問題,台東的布農部落,我們經營二十二年,本身其實是從NPO,也就是布農文教基金會開始,在2008年成立公司,作為社會企業,並不是要人家捐款,是要自立更生。
今年要轉型,要交給第二代,因為我們已經六十幾歲了,開創了二十二年,目前是在花東縱谷很有名的遊樂點,歡迎大家來布農部落,謝謝。
我們從NPO進入到社會企業,因為十幾年接受募款,做社區裡面的教育文化工作,大概是在2008年,從經營方面成立公司。成立公司之後,我們就有原住民的表演,一天兩場,另提供住宿、餐廳、咖啡屋、溫泉,之前的紅葉溫泉是我們經營的,我們經營旅遊業,已有二十二年。
大家好,我是「台東愛農事業有限公司」,我們是臺灣目前唯一原住民的社會企業,我們公司簡稱為「台東布農部落」,我們的員工有一百位,都是布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