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覺得畢竟透過政策補助,或者是透過其他的方式宣達,會比我期待老百姓覺醒,我期待老百姓今天不願意這樣子配合,明天可能會透過教育,我想臺灣不可能,這個會落入一個像當時葉部長提的一個話,他說快篩知道是高風險的建築物,但是來不及補強。
可是我覺得災害管理跟都市更新,一個是救命,一個是慢慢做沒有關係,所以我覺得回到我所操作的這一些範圍議題,其實是救命的。救命基本上不能等政府做,因為之前政府總公有建築物補強的概念,他們主動快篩,花了7,200萬,九樓以上跟十二樓以上都做出來的,有六至七成不合格,這不合格裡面大概有1、200戶,現在用階段性補強,其實還是要造成社會氛圍,以日本的經驗看法,日本是反正政府就補助你、補助電動機車、太陽能熱水器,透過補助氛圍、其他的選擇性,像你要私有財產百分之百同意,肯定是困難的。
對。
因為從政府這邊既有的以前一些研究案例給的建議,因為臺灣跟日本的災害形式是雷同的,日本已經跑在我們十幾年,其實有一些都是通過翻譯複製,日本的防災商品,市場是很成熟的,其實我們協會常常在講的是對於災害管理,也就是自住、公住的比例,政府沒有這麼多的力量,要老百姓自己緊張、動起來,但是建築物補強,碰到另外一個是建築物重建,也就是陷入都更釘子戶的。
對,是張老師。因為我的臺灣新創議題或者是防災議題,其實依我自己主觀的看法,其實可能從空污等等的議題,有一些是叫做嚴重性的問題,各個嚴重性如果做各方面通盤評估,像跟社會上影響程度、現在已經有在執行方案來講,我個人是認為,因為我也跟協會的理事長、秘書長確認,我現在做的這個議題,其實是很成熟的,就是說還缺一個,就是有沒有人可以關心把它串聯起來。
是。防災是吳澤成政委。可是營建署是……
對,我今天來的目的是,我也在想說行政院底下有政委的功能,也可能每個人有分屬性,我想說請唐政委協助我,因為一般我們真的是部門找不到門路。
可是這個問題又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一次倒,集合住宅就要死100多個人,而且這裡面有幾個數據是確認的,像消防署從107年、108年都各自做了一些災害模擬,可能會引發多少社會的一個問題,跟國震中心也確認了會一次倒塌的觀念跟以前確實不一樣了,我也去專門在做建築物的,就是臺灣的建研所(內政部),我去找了安全防災組跟施工組的組長,也都提了我這個去災防辦的簡報,他們也都認同,可是就沒有一個跨部會的來做串聯,因為如果是主責主管機關,可能球丟不了,可是看起來像你的、又像我的。
是。因為我們大概從防災產業協會這邊也得到一些資訊,因為公有部門營建署事情可能也比較多,所以對於這一些執行效果比較不好,或者是怎麼樣的,其實主管人員可能比較排斥。
以前是保財產,又保性命,現在的概念是至少人命不要傷亡,財產再賺就好了,經過108年的計畫執行之後,我陸陸續續跟主管機關反映,因為我去六都,因為他們一般執行這一些公務部門,我問出來的結果,他們原本計畫的設定達成率是50%,結果我去問了,幾乎不到個位數。
後來因為民間私有財產的問題不好,所以採取一個階性的補強計畫,從108年開始,因為我們的概念是建築不要有人員傷亡就好了。
在公有部門主管機關的部分,大概都有去做過拜訪跟簡介,最近的一次是行政院災防辦,有跟主任做過裡面全部的人,像王副主任及裡面的一些顧問,大概有提了這一些,基本上回饋出來的也都是認同這個社會問題跟概念,但是因為現在遇到兩個問題,一個是防災產業其實在臺灣是落後日本很多,這個災害管理來講比較不受青睞的議題,但是又現實存在,為什麼現實存在?臺灣從維冠大樓倒塌之後,有撥了508億做安家顧園計畫,我上次有提過。
也有給了兩年之間,大概實際上有加入臺灣防災產業協會,裡面的成員也都是非常積極、也有協助。
我做的這個新創項目,想說因為當時我們這邊辦公室也有很多網路上的,所以我們想說跨部會的問題,當時有來請教。
對,107年。
不好意思,耽誤這麼多時間。
謝謝。
因為我的mail有困難,所以我再請人家mail過去,我再跟彭小姐聯絡。
有電子檔。
是,他們也是熟悉的。
就是請他丟給這個產業的人,如果你們這邊有資訊弄好了,也可以丟給防災協會。
希望可以有這個領域的人協助我們做研究。
如果政府部門覺得這個是議題,然後可以有轉介的教授或怎麼樣,讓我們評估是不是符合這個方案,因為這個方案到3月底就截止了。
系統的部分我是順便提到而已,現在是在講地震避難衣櫃的部分。
像剛剛提到這樣的研究報告當中,而這一次有一個研究報告,也就是科技部的,跨區域整合型的研究計畫,這個計畫聽起來很大,就計畫內容,也就是符合社會性等等的社會經濟需求、跨領域產學合作及技術創新的部分,我自己感覺是吻合的,我知道這個計畫是有子計畫的問題、跨部會的問題,但就像我剛剛所講的,因為我們一個小公司、個人,我們要找這一些有困難,因為都沒有產業,就只有官、學、研而已。
這樣聽起來我們有符合資格申請。
……所以已經截止的社會企業育成計畫也是他們的業務?
先讓商品在市場上公開販售?
我是測試局部結構,因為整個產品下去測的時候,那樣試驗費用會很大,國震中心可能要十幾萬,我初期在研發商品的時候,我覺得沒有那個必要,我是做了局部的材料試驗。
這個是智財局的躍升報告。
有。
或者是改善社會的狀況。
是創業家簽證?
可以接受輔導。
……還沒有成立,打算成立。
對,而且還有做防災宣導的邏輯,只要有兩個區域的人做了,我想其他的人也會認真思考跟進,在經費上的考量我覺得有善心想回饋社會的企業很多,搞不好企業捐助20%、政府出20%,老百姓再補貼一下,就可以從此安心的,二樓火災,而來得及跑,現在很多來不及跑,等到要跑的時候,底下的濃煙一堆,可是這個是消防署的專業,我不懂,我是進了防災產業才去思考這樣的問題。
對,而且對舊的建築物完全沒有用。
因為是私權的問題。可是在集合住宅是可以的,因為只要有管委會同意,且社區大樓都有消防受信總機,可是老舊的一些公寓,本身是獨立的個體,並成立管委會,這一些方案都可以救得到人的,將來發生火災,這五十棟的老舊建築物,雖然還沒有改建,也通報里長、消防署,也可以經由手機推撥知道18號的三樓著火了,四樓的人接到警示,哪怕是一個月付100元,政府補貼30%去建構。
這個系統是很簡單的,就設一個中控主機、拉一百個點出去,只要不過馬路就好了。
沒有,沒有人敢做。
甚至是一個區域、街廓。如果有一個街廓可以試驗,在其公領域空間設置一個授信總機,然後每一戶設置一個消防火災感測器。從前,如果有一戶人家著火了,因為鄰居沒有在第一時間知道,所以太晚才通知消防隊,無法有效掌握搶救契機。如果每一戶人家設置有感測器,三樓的人透過App,就知道二樓著火了,立即有警示通報,可以有效減少人員傷亡。
是,「瑞德感知」的產品是與受信總機、消防系統做整合,屬於比較大的建築規模,而我們的產品是針對老舊建築物,提供一個安全的避難空間。
我們的跟「瑞德感知」比較不一樣,他們是在新建建築物設計時即規劃在內,或已完成大型公共建築增設,比如是大型賣場或停車場,多方進出口需要用電腦來判斷左轉、右轉。
瑞德感知林總經理我知道,她是我們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的會員。
對,就可以賣了。
是,由政府部門來認定。
原則上是這樣。
但是我遇到過比較仔細的人說,在市場上販售這個商品,竟然沒有經濟部的許可,而產生某種程度的困擾。
再者,我也想做為台灣防災產品產業商品化努力,我覺得臺灣應該要有防災產品國家標準規範,因此在研發階段就應該面對這些難題,未來比較不會產生販售的困擾。
我比較謹慎思考相關環節,如果將避難櫃當成材料賣,它只是鋼架,那一定沒問題。
因為這個是內襯式的衣櫃結構,一般住戶花了200萬元裝潢,絕對不可能讓一個鐵櫃出現在臥室,所以「地震避難安全衣櫃」是八片組裝的內襯式衣櫃。
應該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