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我在災害現場,既然我是同樣一個模組,緊急救護技術員把一些傷病患的資料打進去之後,是不是能夠送到衛生單位、醫療單位的這一件事,可能也許不是我掌控,但是對我來講這一個部分我送出去,只要我第一個試辦的單位ok,其他後續推廣的縣市資料送出去應該也沒有問題,後面的問題會有醫院端能不能收的這一件事,原則上大概是這樣。
其實對消防來講是一個公務系統,在資訊化的過程中,高雄市是試辦完整的,因為是主要的模組,我複製到其他的縣市,這個問題不是很大,這個是第一個。
除了高雄市試辦外,主要的模組希望在各縣市推動,希望各地方緊急救護的相關能力都能提升,像衛福部劉簡技說明的部分,除了在資訊化的過程之外,因為每一年都有一個重點,我們署自己在救護技術員的能力上,每一年的教育訓練部分,會針對當年度的重點來做處理,資訊系統畢竟只是一個工具、手段,也要我們同仁真正能夠運用,我們也很希望能夠藉由這樣的機會,能夠對我們全國的緊急救護技術也好、資訊化程度也好,希望能夠有所提升,未來也可以由資訊系統累積較可靠的統計數據,才可以作為政策分析使用,內政部以上報告。
剛剛衛福部已經把雙方討論的部分其實闡述得滿清楚的,一部分是內政部除了配合這樣的計畫,我們自己有一個希望,在這個計畫當中做到一個部分是,因為我們現在目前各縣市不管是在資訊化的部分,或者是救護技術員的技術人力上,都有不小的落差,像高雄市有一些平板的系統,資訊作業在處理,可是有些縣市在現場的資訊化其實都還沒有的,因此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建置。
我們會在今年的標案裡面處理,但是我們把原本現有調整的部分,我們會再處理,因為未來要作整合,所以有一些調整,我就變小幅調整,不要大幅調整。
有成本,但是我們用既有的……
就是某個單位審查。
剛剛葉副說只是概估,如果國發會審查我們的計畫,我們不能說是葉副估的,我會列出要做這個多少錢。
這整個計畫,從會報這邊的要求,我們什麼時候該提什麼樣的資料?我們儘量做什麼準備?
只是我們也要知道一些後續的期程,因為我可能會跟NCDR瞭解,我們昨天大概有談到,有一些東西比如像除了網站的部分,我們也講到EMIC的部分,有一些部分NCDR會處理及負責,我們在費用裡面就會編某一塊是NCDR要處理的。
我請教一下,我們副座的意思,原則上葉副希望我們擔任主責部會,按照剛剛的協議我們會做這一件事。
必要的時候,還是會請政委出來幫忙,希望打通人督二脈的時候,就會請政委出來幫忙(笑)。
另外一個部分是有關於雲端機房的部分,誠如剛剛施主任所提的,因為我們在未來「DIGI⁺」裡面確實是有建立公教體系的綠能機房,內政部也提報這一些計畫了,我們近期蒐集好這一些計畫之後,我們也會趕快審查完畢、儘速落實。
我補充一下,有關於今天講的這些計畫,其實像昨天我們在審5EG的107年先期計畫時,國發會在找外部的一些委員一起進來審,他們對於消防署提報的救災雲,就是把整個災防整併在一起,未來在5EG計畫裡面,因為5EG計畫是四年期的計畫,我們持續希望在內政部整體修改的狀況,就是符合委員的需求,因為委員也是覺得不要救災是一個,不管是雲端的服務或者是5EG服務,也就是計畫調整的狀況,畢竟這現在還在審查當中,其實施主任也知道委員一些意見,他們也會去作調整。
這一個部分我們可以在這一個計畫裡面放進去。
並不是這樣,而是有一些在Open Data上,該給的就給;如果整個想要知道歷史資料,其實timestamp一都定要有,像剛剛葉副講的研究,包括比如哪一個颱風什麼時候的風速、雨量在哪裡,有沒有什麼災情,可能要串很多個資料集去瞭解這一個資料,所以我們之前的想法是在我們當初雲端計畫裡面有一個資料服務平台,都能夠有這一個資料,是不是我們自己要對外公開,那時候還沒有很完整考量,未來是不是要做這樣的公開,我覺得我們可以在這一個計畫裡面,我們可以參考是不是達到這樣的目的。
其實我們可以考慮後續的規劃,因為這個部分理論上有時序性,通通都放Open Data平台,看起來也是……或者是要做什麼研究可以申請,有哪一些資料集,你需要的時候就申請。
我們之前做Open Data的時候,並不是focus什麼資料都要公開,像NCDR會希望達到災情(情況),大家會想要知道哪裡發生什麼事,所以我們開出去的lay out是根據這個,我們並不是根據所有的資料都要公開,我們是根據需求,因此之前在通報表的部分沒有處理。只是我們內部的data base是有這樣的資料。
之前沒有公開。
我們會配合。
我們之前可能只考慮到我們自己用,未來考慮到這一個資料層面有多少,公開的部分,只要沒有任何個資等問題就全部open,變成我也是使用者之一,並不是自己做給自己,我也是使用者之一,我用的時候就是挑我用的部分,我給的部分就是給全部。
可能一個部分是葉副有提,我們四年的中、長期規劃,我們是不是盤點我們相關的資料,有一些不管是剛剛政委所講的,有一些就是用API介接的方式。
我們目前的規劃都是給我們自己用,所以要什麼就放什麼,不要的就沒有,那個是目前的規劃。
因為現在目前裝現在的框架,未來是RWD,會有一個個模組,未來可以提供交通部可以規劃交通方面的資料,看什麼東西來處理,我們也希望兩、三年到四年的期間可以這樣,如果部會有提這個資料就可以上,如果像有一些部會,我們看起來也大概是用模組化這一個東西,我就直接拉這一個框進來,其實針對這一個災害的部分,我就會有這樣的資料;技術方面我們再想辦法處理,業務方面也麻煩跟部會作一些協調。
長期來講,各個部會在各個不同的災害,也就是主管部會不同的災害,他們有哪一些災害對於哪一些資料錄出的部分,我們配合災防辦來蒐集。
我想應該兩個部分,剛剛周主任的部分是說災害情報站,當然圖資的部分,NCDR的部分是說只要有那樣的資料,圖資的部分接是沒有問題。但是很多災害,比如像上次的交通事故或者是空難,並不會有GNS的相關資料,可能會圖片、資料及新聞稿,今年我們災害情報剛好會做一些調整,我們會就一些既有的框架,我在目前的災害應變中心會有新聞稿或者是相關狀況的錄出,我們看要用什麼方式,如果有這部分的資料,好比有這一次蝶戀花的事故等作用,這個部分都是word檔,這個部分我們就做後端的上稿沒有問題。
災時有一些特別的,像應變中心跟相關的新聞稿,像會分在另外的區,我們就投一個上去。
其實災害情報站平時、災時都有作用,所以才會看到平時的畫面,而未來是會如右側上面圖太的部分,昨天跟NCDR說,原則上NCDR會提供圖台,我也會去看。
所以有一些,其實我們也有彙整一些,像這樣子的資料,好比豪雨特報,因為並不是特別災害的資料,我們也會有的。原則上,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朝向把防災宣導的資料拉掉,因為本來消防署就會有宣導的網站做這部分的處理,災害應變中心的災害情報站就是這個。
其實也不會,可能是我們疏漏了,我們跟NCDR可以再討論。
沒有什麼壞處,而是因為災害來的停水、停電的資料,平時不會有的。
我想這個還沒有成型的示意圖,未來我們會把像放在宣導的相關訊息,我們會直接另外會由輸裡面的妨害宣導網站,那個是平時的作業,災時的作業就會看到像現在目前NCDR展示的部分。
目前NCDR在做的時候,我們看到左邊的災害情報站是平時的網頁,就是讓你選。但是理論上在災時的網頁,現在是把主視覺換掉,其實下面還是會有我們的比如條列,像這個是會有後面災害應變紀錄或者是2017年或者是2016年的資料可以處理。
瞭解。
那個data我們會多給一些,不是不能做,我們只是沒有考慮到做這樣的動作,我們可以處理。
政委的意見我們會考慮,我們是不是每一次災害的當下,也把所有的資料都提供出來,這個部分就我們在程式調整,這個部分是可以做到的,我們看一下這個部分是不是可以提供。
之前沒有做想過這一個問題,也就是沒有針對這一個問題處理。
我們認為這並不是一次、兩次應變中心檢核出來就完成,我們會持續性做處理。
這個部分我們會從業務單位的立場,去處理這一些東西,並把資料撈出來檢核。
其實我們在EMIC也有介接很多相關部會的資料,我們也發現很多場所的位置是定不到的,這個部分我們未來今年度開始,也會針對所有的資料分析,然後再把這一些資料,也就是整個資料,好比位置是錯的,有一些部分是原本的地址門牌資料沒有,所以我們會請內政部資訊中心去協助我們把門牌建完整,或者是我們告訴源頭的原始機關資料錯的,請他們協助我們做處理的動作。
我們每次應變中心結束之後就撈這一些相關的資料,對這一些資料的正確性去瞭解跟評比,會不會某一些系統,或者是特別希望資料怎麼樣的調整,我想說這個會變成日後在應變中心結束之後的作業程序,慢慢把這一些,尤其是機器對機器的資料調進來,如果有一些必要的檢核,就是請對方的程式檢核或什麼,這個動作我們會做,這個是在災情的部分。
首先講在災情的部分,不管是119或者是1999或者其他線進來的資料,原則上我們只有簡單的,如果在UI有相關檢核的介面,如果通過資訊系統機器對機器的測試,我們在進來的時候,就沒有再檢驗了,比如像地址或什麼,認為地址檢驗的話,會有很多資料進不來,我們也有討論這一個部分,我們不會在報進來的時候直接退。
第二,政委問的EMIC可用性,我們問的是災情的部分,另外一個EMIC的資料來源很多其他的部分。
當初我們在Open Data的想法是,總共有這一些災情,因此沒有針對個別不同災情的來源,我把這一些資料也公開,這個是目前沒有的,第一個部分。
我們公開其實當初的想法是災情資料,因為災情有可能是A發現會報,B從不同地方也會報,會併案總一個災情,因為對我們在業務上來講,我希望從更多的管道知道我所有的狀況,可是我也希望最後執行的同仁不要太多的狀況,如果可以的話,就是真正確定有哪一些案件,是併案的部分會有一些處理。
我們會跟廠商聯繫,我們是希望在今年汛期前就把這個準備好,這個資料有應變中心開設的時候才會有,我們今年汛期之前把它準備好。
這個我們署裡面就可以處理了。
然後我們把後續所有相關統包表的資料,從應變中心的角度去提供給Open Data。
對,等於是未來在資料公開的部分及我們在詮釋資料,我們就加強說明一下這個是什麼時間點,可能會有的狀況,我們會去加強。
三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