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回答已經滿清楚了,我們常常被問到怎麼樣才算是社會企業,我們似乎很難很清楚回答什麼模式是社會企業或不算社會企業,所以我很好奇未來我們的政策走向有沒有可能針對這一個問題有比較明確地回答?
政委、執行長及各位先進,我是花東菜市集的負責人彭昱融,我的提問已經有在表單裡面了,所以很高興今天可以來參加,謝謝大家。
當然另外一個是花蓮人才真的很難留下來,只要稍微能力好一點就往北部去了,包括自己過去都是在台北,像我們現在有五個全職員工,都是在地聘僱的,一個是從台北挖角過來,就是必須要用台北的薪水,可是對社企來說,在地的社企利潤空間其實很有限,不像在靠台北返鄉就可以串聯起來,剩下的不多,但是就是靠彼此的熱情來組織創業的氛圍,不像台北有社企聚落或者是創業小聚或者是黑客松等等,其實在東部並沒有,都是散在各個聚落裡面,因此如何讓資源串聯是最重要的,單打獨鬥都會慢慢走向比較悲觀、消失的終點,這個是我的建議,謝謝。
我的觀察到的是,臺灣的觀念還沒有跟國際接軌,其實花蓮有非常多的國際觀光客來,像歐美,我跟我朋友有經營青年旅館,歐美客人吃素的比例非常高,他們非常注重環境永續的保護,來花蓮要買支持在地農業或者是沒有傷害等等的,像可可成分的扮手禮或者是名產的時候,其實是買不到的,這一個市場是沒有被看見的。
我們知道有消費者會care,加工廠的觀念比較停在過去,食安風暴後有比較好一點,但是對於社企想要強調的社會意識,我覺得很多工廠或者是製造端還沒有這一個意識。
像我們做產品,最重要的是要出口的量,有一個量之後就可以跟農民談契作或是跟代工廠談優惠的價格、成本的調整,我們做社企,比如像跟傳統加工廠的量不一樣,像我們的量是花了兩年的時間,寄了很多國際文章跟影片,才可以說服代工廠,也就是終於不是害死紅毛猩猩。
當然最近也有看到中小企業處在做企業採購社企這一塊的登錄,我覺得是一個滿好的方向,透過政府跟一些友善企業的標準,可以扶助這一些社企處理資金部分。
國內的通路,像比較大型的CDS,像全家便利商店、愛買及全聯,像我們這一種社企也不用想,他們都是用寄售的,時間都非常長,所以通路對社企來說不是很有利的。
我們在日本想要辦一場,比如短時間的展售會的時候,我們可能要在一年之前申請一些文件,因為來來回回的,如果有一些東西並不是我們自己工廠做的,可能是委託外面工廠做的,但因為花東這裡的加工廠比較少,我們必須要委託花蓮以外的工廠做代工的技術,不管是人工乾燥或什麼,是需要委外。但輸日的時候,日方要求我們非常多的文件,所以像剛剛PPT有提到國際市場的部分,我們一直在試,但其實那一個門檻很高,對於任何一個中、小型的社企來說都是看得到、吃不太到。
像我們的茶類或者是花草茶類,因為有出口管理的問題,所以把檢驗的標準拉得很高。
去年我們也有去沖繩交流,也是走正規貿易的形式,看能不能扣關日本的市場,日本的採購方是希望我們花東或者是臺灣的東西輸入,但相對在出口的檢驗上,對臺灣非常不利。
包括他們對於食品在今年9月之後,需要第三方的證明書,所以有很多幫我們做代工的廠商都不願意配合,變成當地的衛生局要稽核並取得第三方的證書,這個對代工廠來說是很高的成本,現在問代工廠都沒有人要做,所以若要出口的話,會變得不容易。
去年出了一兩批貨去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及日本,我個人覺得那個過程是滿折騰人的,每一個國家關於食品出口都非常複雜,我們就要一個個摸,像中國大陸的話,檢驗比現在還嚴格,像現在農藥檢驗的項目是不夠的。
從去年開始我們比較往花蓮以外的通路拓展,所以也有一些在通路上的經驗及犯的錯誤,如果大家私下問我的話,我很樂意分享。
各位長官、夥伴,大家好,不好意思,我剛剛比較晚到,我們是「花東菜市集」,其實也是農業這一塊,但是比較是在做農業裡面二級加工這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