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部分,我們去年開始推動了one for one的品牌商品,開始連結在地就業跟所謂友善環境的商品,改變從以前代理的模式,我們以臺灣為整個scope,尋求在地就業的生產單位,直接開始做聯盟,甚至直接跨進去設計,今天來是跟大家學習的。
各位長官、前輩,大家好,我是社會網絡公司創辦人張幼霖,我們做兩件事,第一個是NPO圈的公益募款平台,目前面向全臺灣,去年8月份也首度超越了雅虎奇摩公益專圈,目前臺灣站在最前面,跟NPO支持最友伴的重要力量。
這幾年在社企的圈子常常發現,大家很努力做了好東西,在生產、擴大的時候,往往沒有升級,這一些部分,我們一直站在合作的概念來取代競爭,希望能夠把這個產業循環起來,以上跟政委及長官報告,謝謝。
第二個計畫其實是跟食物有關係,臺灣很多不管是弱勢生產或是農業再升級的部分,大家都回去做,但是產業有六級化,中間這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食品加工的問題,我們關心的是加工,所以去年整合臺灣的五座工廠,都具有HACCP、ISO 22000的工廠,還有兩家具有halal 認證的工廠願意投入,並跟我們一起往前走,所以今年基本上跨足連結一些好的夥伴、產品,像農民生產者的部分,我們開始評估市場的價值,轉換產品應該建立的pattern,我們開始跟這些工廠開始進行對接。
以去年來說,從一開始捐款只有400萬,到去年的捐款一年度已經成長到1,786萬,今年的這個平台1至5月成長的速率是一至五倍,所以預估在今年落點大概總累積會在8,000萬的金額,明年會破1億。
這個平台在2015年11月4日的時候,我們在日本東京G-Mark獎,我們拿到了一座social platform,很期待在這個部分,其實未來可以跟政府繼續合作,因為我們想要打造公益足跡,而公益足跡必須跨界跟政府的合作,現在跟NPO的合作就是一直成長,跟政府的合作有一點斷掉,我們覺得有一點可惜。
事實上,在這一個產業裡面發展,其實也會遇到資訊落差的問題,所以我們想要弭平這一件事。這一個平台自2012年開始到現在還沒有接受過政府任何1元的資金挹注跟資源,我們靠social network的力量,五年多的時間,我們找到快7,000萬的捐款,但是我們不從平台中拿走任何一分錢,我們想做到透明度最高的部分。
其實這家公司是以平台自居,所以基本上打造一個提到social network,我們做了幾個計畫,一個計畫是一開始在2012年成立了「NPOchannel」這個平台,主要是幫臺灣的NPO跟社會對接,其實臺灣超過了八萬七千多家的NPO及NGO組織,在場的各位可能沒有辦法十秒之內可能沒有辦法立刻回饋十家的NPO。
政委、各位長官及前輩大家午安,我是社會網絡,年初在台北跟政委見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