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日本就有提出來一些批評,他們認為這樣的信用評等制度會造成一些歧視或者是不公平,最糟糕的是數據上弱勢的一群人可能會被排擠、邊緣化,產生類似貧民窟。
另外一個我有注意到互聯網的大公司,不是臺灣的公司,是根據數據的一些模型或者是人類的交易紀錄,開發出一套信用評等制度,你知道有名的例子像阿里巴巴有做芝麻信用,像日本Yahoo也曾經針對用戶來做信用評等的制度,類似信用卡的。
不知道。設計這個模型的人,每個人並不是非常公正,或者是依照這個正常的思維去做。
可能因為模型的錯誤,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
自駕車在路上開,時速是按照標準,假設突然有四種人跑出來。
萬一這個判斷的人……
這個是需要人去決定30的極限。
200時速是人設定的。
不管怎麼樣。
我還是先描述一下Trolley problem,一條很狹窄的山路,然後上面是總統的坐車要往下開,下面是一台載著20個小學生的娃娃車要往上開,因為道路太狹窄了,兩個都是自駕車,假設無可避免會撞上……
主要是道德決策上。
我們也觀察到,某些比較高度風險的領域,像自駕車可能會遇到類似著名的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
AI是主要輔助人類的系統。
我們提到比較多的是數據帶來的好處,還有為政府帶來一些治理上的進步。但根據國外美日歐盟等國與專家的報告,AI除了帶來好處以外,也會帶來一些衝擊,姑且不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但就是也衝擊到就業的問題、不平等的問題、隱私、道德等等的問題,會帶來一些隱憂或者是風險,你怎麼看從數據到AI帶來的衝擊?
所以這個數據紅利是可以為全民所共享?
這個空氣盒子的故事跟數據紅利的關係是什麼?
像剛剛舉了登山整合的例子,我這一次採訪另外一個主題是「數據紅利」,這個對照人口紅利,也就是一個國家有很多勞動力,為經濟發展、工廠生產帶來很多的幫助,現在數據紅利也是類似的意思,也就是大量的數據,經過很多指揮整合,然後形成一些平台整合出來之後的紅利,您怎麼看臺灣有了這個數據紅利,臺灣要怎麼樣好好利用這一些數據紅利?
既然要整合非常多的政府部門,是不是也需要一個比較高的層級,也就是是跟類似經濟部這樣同等級的部會嗎?
大概什麼時候會成立?
您會參與數位發展部會的籌建嗎?
這個是很重要的整合動作,可以提升很多的效率,減少浪費很多的時間,這應該是國家未來要走的方向?
所以這個部分的新氣象是開放透明、整合很多公部門的機關這一些特色嗎?
據您的瞭解,這個部會會為臺灣帶來什麼樣的新氣象?
我們現在看到了數據、數據分析的力量之後,事實上我們知道政府因應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也在規劃全新的數位發展部會籌設。
創新的地方是在這裡。
口罩1.0至3.0的部分,可以用數據防疫來形容嗎?
就是健保卡數據。
現在已經進化到3.0了,這背後是不是有整合了健保數據?
剛才是1.0的部分?
剛剛提到口罩1.0、2.0、3.0的部分,對臺灣防疫很重要的一些舉措,從策劃到施行,背後是整合了哪一些數據的力量?
不是,不是技術的利弊。我們一開始會先從口罩1.0至3.0這個地方開始談,因為我們知道對於這一次疫情非常地重要,背後應該是有一些數據的力量在後面,但是目前大家對於數據的力量是比較模糊的,所以等一下會先從這邊切入來訪問。
主要是運用跟服務。
因為AI的基礎是大數據,再加上演算法,所以我們就把兩者一併起來談,但事實上AI的根源是從大數據產生的,就要利用這些數據來做什麼事,再建成一個模型來變成服務。
對,會有20~30頁的專題報導。
這一次我們想要報導的主題是「數據的利與弊」,就是數據的好處跟可能帶來的衝擊,委員是很適合來談這個主題的人。
我先來研究一下,謝謝部長。
這個我還沒有做過一些功課,因為地震來得很突然,所以就開始救災。這是不是數位部成立之初就開始的工作?
所以當時就已經有把這個技術跟設備預備好了?
剛剛提到衛星救災,因為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覺得滿感興趣的,這個技術是之前就有的嗎?
你們有沒有收到一些民眾的反饋?
瞭解。想要再跟您請教有關 AI 線上學院,感覺網路上的迴響滿多的,這個影片會一直不停推出嗎?或者是現階段的任務完成?
我們有加入其他同類型的組織嗎?
瞭解,您剛剛很像也有提到其他類似像這樣的組織。
這個滿好的,感覺上是很大的益處。是不是可以多講幾個?
瞭解。您剛剛也有提到加入這個 CIP 組織,是跟其他國際上組織是成為夥伴關係,會不會有實際的好處?
為何會說這群人符合臺灣代表性?
像在 run 對齊大會的時候,參與者是不是有資格上的限制?
加入這個需要會費嗎?
像加入這樣的夥伴關係,我們需要付出一些成本嗎?
加入的會員數或者是國家很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