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這邊存在另外一組人,NCDR,他們自己會寫程式,不需要找廠商,所以他們就常常收到地方政府的一些需求……
可能還沒有那麼快討論這個,只是先理解實際狀況。
這個是我們下午會知道的事情。
不是,EMIC一定要有啦!只是「N到1到M」的訊息轉送那一部分,一次災害,現在通常都是送個位數,有的時候根本沒有送到「M」。
以上是EMIC的故事。
這是有一個圖台的,理論上在後台是可以用疊圖的方式放上去,但是從民眾的角度來看,並沒有任何類似這樣子的東西。
院長上次不是很滿意,因為發現台水、台電的「N」沒有完全接過來,而且最大的問題就是,有接過來的部份,還要自己在腦裡看著地址去還原到圖上,就是跟颱風動態圖完全沒有對應。
但是事實上不是,就是遭到了bypass,有些資訊來源自己先對外,之後再來EMIC登錄。
這個所謂的「災防雲」,就是message bus,所有關於災害的資訊都在這裡,所以要做任何事後分析跟ETL,這邊等於是最全的資料。
總之,「N到1到M」,我上次問說如果把這一個轉送的服務整個抽掉,會對下一次颱風有什麼影響,消防署的人想一想說沒有什麼影響(笑)。
另外一件事是,從「M」的角度來看,有些會跟這一個「1」收滿多錢的,簡訊也好或者是其他東西也好,這邊都要花不少錢,才能發到「M」去,反而地方縣市的話,跟「M」有時候談到更好的條件,地方縣市的消防局這些,當然是最大的「N」,當最大的「N」都已經直接跟「M」結合了,「1」的意義就變得非常小,對「M」來講,不接這個「1」,也接得到「N」。
第一,「N」往「1」的部分沒有那麼結構化,基本上就是你們看到的這樣,所以如果「N」跟「M」都希望要結構化資料,他們並沒有辦法說我的EMIC裡面包一個JSON,然後來收geotag或什麼別的東西,所以「N」就會直接跟「M」講了,因為EMIC沒有什麼用。
實際建置出來之後就發現,那一些「N」根本不理它,自己還是去跟「M」聊,為什麼「N」還是繼續跟「M」聊有幾個原因:
對。但是當時建立這一個系統,原因是希望EMIC系統是「N到1到M」的系統,意思就是台電也好、誰也好,只要到這裡就可以作必要的轉發,在發送的時候就可以說想要誰知道,或者是在這邊自己判斷這個有用,我還要另外轉發給誰。
那當然。
我們看到水電維生管線這一欄是空的,事實上當時真的有發生,只是不知道因為格式沒有接好還是什麼原因,所以沒有從台電、台水那邊接到圖台來。
總之,我們這次的business requirement是這樣的:上一次風災的時候,林全院長去視察,然後發現說道路斷掉的資訊、停水的資訊及停電的資訊,它沒有辦法接過來到地理資訊界面。
當然在發生好比像颱風的時候,會有從氣象局那邊來的颱風動態圖,會把他收到的這一些hub裡面的東西,然後按照跟這個災害最相關的tag,但是我不確定是tag或者是income source去作分類,所以你會看到一個類似dashboard的東西。
像震災,震災就很大了,不是嗎?同樣的也有補助、服務措施,所以簡單來講,就是維護一個非常類似hackfoldr的東西,結構上高達九成九相像的東西,而它的主要資料就是有時間碼的HTML。
沒有耶!其實這區都不是自動的,是人去上稿。
反正就是長這樣。
然後下方會把所有相關的朋友們受到的訊息通通都po在這裡,我們發現目前收到了兩則,全部就這樣,這就是人類可見的部分。
這裡我們就會發現說,首先會用純文字,這裡可以看到,它也不是很結構化的資料,只能知道大概是怎麼回事。
他當然也有一些大眾可以看的界面,所以如果我們到EMIC網站的話,就可以看到他們事實上是有外面可以看的界面,不只是後端的東西,就是不只有管理界面。
總之,這個系統其實概念上非常簡單,就是集成跟所有災防有關的資訊,他們通通丟到DB裡面去,再給有不同權限的人登入之後,從後台去察看跟他有關的部分,然後分發給地方政府、民眾或者一些CBS之類的,也都可以訂閱說我想要哪一些特定的訊息。
這一個系統是NEC在營運,但是後來因為portal.EMIC.gov.tw登入的部分performance不是很好,所以那部分請中華電去調校了。
EMIC以我的理解,消防署有權去主動通知大家、通知其他機關現在發生了什麼災害,然後災害的搶救狀況、前進指揮所的朋友上來登錄災情,這一條線的上半部是他的系統。
當時我只是跟他討論一些設計上的考量,沒有提到消防署跟災防中心的兩個系統,但是我們在大略瞭解系統前提的情況下,無論如何還是設計出來了,今天我們只是再次快速走一遍,確定這個圖還是正確的。
這一張圖,是Rufus Pollock上次來這邊的時候,我們一起腦力激蕩出的一張圖。
好,那全部就是這樣子,謝謝大家。
既然現在說Oracle都不加在新的這一區裡面了,就像剛才顧問說的,我們也可以問Google彰濱機房的報價,看公有雲能不能用,這都是可以調配的。
所以我想這個就是先測測看,我們測到一個程度再回來算這一個事情。
最後關於elastic機房的部分,我實際測HGR開機要多久之前,其實很難有一個很精確架構的預估。
所以如果手機的界面,跟server中間的聯繫不要用API之外的管道,這樣我們可不可以說RWD就往API first的方向來設計,ZK就放著,反正桌面可以繼續用,這樣可以嗎?
依你們現在的寫法,Server只要一出HTML,未來手機的大小改變,或馬上要變成一些新的display出來的時候,你還要再改後端。
我剛剛是說今年以讀取為主,但未來寫入、登打也要做,所以這個東西,是不是一次設計的時候,就把它設計成API first,也就是API進、API出,然後不管是手機或者是別的,只可以用client-side ,不可以用server-side HTML畫界面,也就是server不要出HTML。
這樣的話,我想問說RWD,你們ZK測過之後,ZK升版之後,也不會自動變成RWD,這樣勢必要重新設計。
所以這個也有想進去?
至少把那一句話,語音輸入進去了,經緯度至少不會錯,因為他人在現場,其他回來慢慢改?
就像有點民眾的那一個,只有三欄或者是四欄的狀況。
有困難的,因為我看那一頁要捲動。
登打的部分不需要那麼在手機版?
所以是閱讀?
OK,你們在規劃手機版的時候,我的想像是要照顧在那一些前線用的人,因為如果都到應變中心就有桌機了,打字比較快了,所以當初要做手機版,難道不是為了輸入嗎?還是為了讀取,輸入不是那麼重要?手機想像的用法是什麼?
如果我要拖大頭針是最快的,也就是災害發生跟登打比選行政區來講,我只要做一個geo position就知道我人所在的行政區,所以那是前線人員在登打,那個大頭針比較容易準,或者其實也不是,登打的通常都是坐在辦公室裡面,畢竟離前線非常遠了。
所以目前他的檢核有透過HTML5的API去抓電腦在的位置?
……理解啊!所以我們剛剛是說就不檢核了,是這邊的可用度再加一個標記而已。
同意。
同意啊!
對,是人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