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是用留言的方式,現在的系統並沒有辦法做留言的動作。
一跟三都可以。如果再看的話,我會比較偏向一。
如果是0到10中間的間距由委員判斷的話,差距就變成是可以抓的。
做法一的話,其實就變成個別委員的裁量滿關鍵的,其實沾邊就會變成0跟10的差異,或許做法一會變成當我們進入審查在看的時候,我們可以區隔的出來跟現在提出來的主題,因為我們可能會先提,在做的過程中,到底發展的方向是不是有按照當初的設定,或者是公民許願池設定的方向來走,可以做一個比較細部的審查。
因為現在的三個做法來講,其實10分的差距是相當大的,不是選擇3的做法,因為其實會來報隊的人,可能有先上來提過案了,所以以沾邊來講的話,幾乎都會處於沾邊的狀態,所以等於是消除掉0跟10比較大分數的差異。
應該是說要的資料不知道是在什麼樣的資料段,如果是土石流的部分,像水利會本身是有在做的。
如果可以配合智慧監測,或者是農田水利會的溝渠集中水量多少,因為其權責單位不一樣,所以其實要看他們的用途,還有他們要用的區段是什麼樣的區段。
我剛剛看的預設部分,其實寫的是農田水利會,所以這邊是不是要先釐清要的資料區段,是屬於上游區段或者是灌溉的區段。
因為整個時程安排上,因為沒有辦法在那邊做,是不是有可能讓雙方團隊,在那之前雙方碰面,或者是電話先聊過?
其實我想跟這三個團隊聊過之後做決定,所以我覺得這一種媒合應該是雙方的,就我自己個人提的這三個團隊,我分別跟這三個團隊聊完之後,我可能想要選擇誰,當然這一種參賽團隊他們也會去挑選,因為並不是想要來參賽的人,都可以滿足到整個團隊的空缺當中,甚至剛開的缺、來參加的人,並不能滿足這樣的方式,但在過程中或許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跟角色。
他們其實不單單是挑團隊,其實是在挑當我今天這樣的團隊時,我們在這樣的協作過程中,雙方可以獲得一些什麼,所以我覺得就總經理的角度來講,他對這樣的題目會感興趣,這個是其一;丟到其他的團隊時,不見得會找得到他想要的,其他的團隊在這樣的程度上,我覺得讓雙方碰面聊一下可能會更好。
像我之前自己在招募團隊的時候,其實我自己比較看重的是人,所以是人跟人中間合作的過程中所產生出來合作跟協作的方式。
就參賽的角度來講,大家會來參加,其實除了對於參賽團隊有興趣之外,另外一個其實在過程中,人跟人之間的協作,我不知道過程中是不是會有機會讓參賽的個人可以跟團隊接觸、討論?
我可以發表一些小建議嗎?
如果有一些可以推薦的,是不是直接聯絡?
應該可以。
我們會看狀況,我現在處理農田的部分,最麻煩的是水,其實最能夠產生田間的相關狀況,回過頭來整個的水品質、狀況,還有是不是有一些重金屬的污染源,這一塊是還沒有辦法掌握到,其實是這一塊資訊還沒有很清楚,這個對產業來講是會有實際上的幫助。
第三,我覺得簡報敘事的視覺化圖表,其實全臺灣在做都是非常搶手,我想都可以對這一塊有議題非常有興趣的人,其實我們公司自己也在做。
我本來是純資料看,但是後來我們到現場的狀況後,發現差異性非常大,因此假設有一些專家協助,其實會讓後面做比較順的。
大家好,我是君孝,我看一下需求,其實跟農田水利會都有在接洽,去年相關的講師,大概跟全台各地的水利會都有接觸,水利會本身是有在做的,他們有碰到的問題,他們在很多的管道渠道之後,後來的水戰情預測怎麼做,這一塊是有共同性的缺口,只是水利會這邊有沒有相關的專家是可以提供協助的,因為後來實際去瞭解,因為我自己本身做資料分析,我實際去瞭解水之後,我發現水利工程是很深的學問,跟整個本身的灌排水設計,還有泥沙淤積的狀況非常相關,這邊是需要專業的知識、溝通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