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是MVP。
我目前發想了一些,像資訊不透明的發想方向是不是合理?
因為求職網是沒有辦法直接聯繫到那個人。
也可以是直接敲到那個人,也可以知道他,因為是綁定信箱,會比較像類似這樣子。
我們有看到一個LINE,可能會有一點類似它,註冊是真的需要用公司網域的信箱去註冊。
一開始想說兩個不同的,比如求職、留學推薦,相對不透明、相對單價高,目前是這樣想,可能還要驗證。
應該是會分開。
我們想說這兩個是不是都要放進去。
一個是量大、單價低,一個是量少,單價高。
我們要證明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有人想要嘗試這一種模式?我們想說量很多,因為都要吃三餐,或者是需求很高,像求職,但是頻率比較低。
你覺得聽起來有沒有怪怪的?
就是花錢。
他們先說「我是誰」、貼FB。
就是把機器學習的方式放到鏈上。
就變成中心化了。
外部的信用評價嗎?
瞭解。我們一開始就讓很多人一起來。
讓時間來證明。
或者他慢慢發現被黑了。
就是溝通管道?
像某些很熟悉的服務。
就是服務品質的變化。
就是Google map?
如果把東西記在商家的token上,看到自己紀錄的改變,我不知道,隨便想到……反正要有個地方,他要能夠知道。
hate speech。
除非有通知。
如果他說過這一間好話,但是人家去發現不好,自然會受到降評,所以最後他說好話的那一些就會變相不推。
對。
可以回答不推。
如果不滿意,就不會當作推薦他,之後人家來問說要吃什麼,就不會推薦那一家商家。
對,只要有使用過他們的東西。
在這個case上,他們是這樣的差別,但是我在想每一個人其實本來都可以推薦的,他下一次也一樣可以推薦別人。
對。你說他有錢、另外一個沒有錢。
直接對那個商家作評分。
服務品質的變化?
但是某種程度對你自己的答案有一定的……
可是會過失。
我們有想一個方式,因為他之所以會去那邊一定是這個人害的。
商家上的這個平台需要持有token。
對,像總行銷是5%,很簡單是,每個人拿5%,各拿5%。
也是跟商家。
我們再拿其中可能的一部分。
如果有一個商家的話,因為一般來說商家去做廣告,其實花的成本是10至20%上下,等於把這10至20%的錢來分潤,可能看一半是給這個來使用的人,另外一半分給推薦的人。
的確,這個可以再想一想。
因為能判斷的就只有那個。
Google Play好像會上新的App,有一段時間比較容易出現。
這個可以想一下。
但是昨天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