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會做逐字稿,給您編輯之後再公開。
-
最近在企劃一個韌性城市的專案,這個是碩士論文,裡面探討的是城市色彩,裡面有整理28個地區、城市的色彩。
-
很不錯。
-
我現在要做的是韌性城市的議題,裡面是希望可以做宣傳國際城市文化跟防災的議題。
-
瞭解了。所以這個課程是給這裡的人看,還是給國外的人看?
-
主要是給臺灣人看,而且主要是針對小學生,希望一年可以產生至少有12堂課,至少可以是有城市文化的這個議題,就是讓小學生可以引發作為城市人跟作為國際人的這個意識,還有防災技能的部分,我最近是參加了台創跟水月合作的防災議題,我希望這個觀念可以做成很簡單的課程,比如什麼東西加上保特瓶,或者是蠟燭可以變成一盞燈就可以變亮,像這樣的課程可以。
-
我之前是在燃點平台工作,現在是希望可以做這個議題。
-
之前你在燃點做哪一個案子?因為我只有跟投票指南比較熟。
-
對,因為我是燃點平台的設計師。
-
投票指南你也有參加?也就是去年的版本?
-
對,我做到暑假,然後去柏林領獎。
-
那個專案視覺設計很不錯,真的是非常好的作品。
-
我希望透過一年的時間可以先做這個部分。
-
如果你要往他們提案,你們要改一下。所以你說這個聯合陣線,也就是幫你廣播學習,也就是主要是在課程開發的部分。
-
對,因為我是設計師,這個課程的部分,只要是平面的部分都可以做,我的強項是可以把只要文字看得懂,都可以轉成圖像的部分,現在的部分是我可能會找燃點公民平台的會員,可能是找十個會員,然後一人10萬元的方式來捐助這個專案,只要達成10萬元,我就可以開始做事。
-
很好啊!這個很棒啊!我想社創實驗中心很樂意,不管是分享訊息,或者是民間社群朋友有一個globalgoals.tw,他們也很需要這一類的內容。我可以做什麼?像你如果要辦發表會,我這裡有場地可以用,或者是你想要先試試看這樣的概念,在網路上要怎麼樣包裝,他們比較好接受的話,其實我們的營運團隊,也就是NPOst,跟另外一個是叫做泛科知識在網路上也有一些行銷經驗,他們平常也都在這裡,只是剛好出去吃午餐而已,所以都可以隨時過來聊。
-
-
我覺得這個概念本身非常好,如果每一個人是從小學階段就可以理解到他的城市並不只是他住的地方,而是國際網絡的一部分,這個同時要有自己的特色,也要理解從別人的文化回來看自己住的地方,也就是跨文化,這個同時可以成為在地跟世界的人,而不是關在學校裡面,這個是非常好的想法。
-
謝謝。我目前的計畫是先完成第一年12堂課,然後從第二年開始,把這一些課程帶入鄉鎮,我不知道這樣子是不是有這個落實的可能?因為這個概念是我從去年12月的時候才開始,落實從這個表象的城市色彩到一個城市,其實需要發展,其實是再造的可能性,毀掉以後再重新站起來的感覺。
-
我理解,就像福島的柿子一樣。或者是八八風災之後,小林村梅子的事情。
-
因為我之前寫碩士論文的時候,我的癥結點在於剛開始是去巴黎做設計趨勢研究,我覺得城市設計是一個我很有興趣的議題,發展到後來,我就覺得這個表象,只是一個介面很初步的而已,最後我發現其實地方創生才是現在真正重要的議題。
-
但是地方創生也不能免俗的要有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是社群媒體的轉發,像那個色彩一眼望去是不是可以點進去,那不是不重要,事實上是更重要的。「adaptability」一般是適應性,韌性是「resilience」,所以這兩個可能要換一個,但是我是覺得這真的很有價值。
-
謝謝。
-
不會。所以你通常工作的工具就是你會有一個像⋯⋯這個有一點題外話,也就是投票指南需要一個縮圖,你們另外有設計師去設計logo,這不是你做的?
-
投票指南的logo是我跟胡老師做的。
-
所以也是你做的。等於你是統包,等於從VI一直到layout?
-
我主要是做平面的部分,我們做完了概念以後,請工程師把它做成會動的。
-
就是你出sketch等等?
-
我們還有一個叫Summer的女生,她是做⋯⋯就是剛剛網站設計的部分。
-
OK。你出的是一張圖?
-
還有後續現場的部分。
-
好厲害。我沒有什麼別的要問的,這個現在還沒有公開,對不對?
-
還沒。
-
這個理念我很願意幫忙。
-
我還有計畫要把這個論文裡面的一些程式概念再結合,就是剛剛提到國際跨文化的部分,我想要寫一本專書,這一本專書也是同時可以促進這個專案。
-
OK。所以聽起來並不是往大眾的眾包或者是群募,你募款的對象就是燃點?
-
我不確定是不是可行。
-
總之就先問。
-
因為這樣子比較快。
-
當然,也許也可以考慮你90%靠特定對象募款,然後有1/10是往外群募,但是有主要的目的是宣傳,主要因為這個東西有一個好處,你一旦有第一個課程,你馬上有回饋的東西可以給,不管是什麼明信片或者是什麼,你的視覺素材可以一下子變成回饋品,這樣子大家至少表示認同你這個理念。
-
好。我這個專案一開始⋯⋯
-
你即使群募個10萬,10萬也不是小錢。
-
OK,我目前是想說這個專案可行的話,我就要成立一個組織。
-
就是一個品牌就好了。我看看有沒有人跟你搶這個網域?沒有。
-
太好了。我在申請的這個部分是要拆開來,或者是當一個字?中間是縮寫或者是硬賽一個字或者是拆開來會比較好?
-
你主要對內,也就是想要雙語?
-
想要都可以。
-
我是覺得「.tw」是最適合的,為什麼?因為很自然會變成一個「#」,因為大家看到「.tw」,不會放到「#」裡面,也就是臺灣出現兩次,一次是taiwan,一次是「.tw」,但是大概是會把你的網址去掉「.tw」的部分,會直接變成在社群媒體上的「#」。
-
因為你的「#」是沒有人用的,所以等於是你自己有詮釋權,你也可以搭上我們現在已經在用的「TaiwanCanHelp」,這也是另外一種,比較是我們去幫人家,這個是我們外交部最喜歡用的「#」。
-
目前我的計畫,宣傳的方式用臉書的宣傳,會再用一個一頁式的網站,大概介紹這個專案的內容,但是我不知道這樣子會不會太單薄。
-
是還好。因為主要還是你的內容,這個就很像「四十分之一」,教移工一些實用技能的NGO。起先One-Forty其實就是一個youtuber的頻道,從線上的人看起來,也就是直到有內容出來,你才需要把你的網頁再作加強,不然的話,幾乎你只是一個說對這個有興趣,願意參加群募,主要是把你主要的概念都設計一下放在群募網站,還比你的網站來得好,我個人是這樣覺得,因為你現在還沒有實際可以給出來的東西,你要的只是大家認同這個理念。
-
我之前只有參與研究城市文化的部分,尤其是在設計的部分,但是在防災課程上,我是從去年12月才開始接觸,然後才知道,我不知道這個配課程的比重,我要怎麼樣落實?
-
城市文化有一個好處,也就是鄉、鎮、市都算城市,本來永續的社區,那個社區沒有說要多大,就算真的很小的小鎮,也是一個社區,你用國際城市文化非常好的點是,可以把一個小鎮,跟國外很像他的小鎮對接,不用管整個市或者是縣怎麼想,這個是很有彈性的做法。
-
防災在類似的地形會有類似的情況,你可能比較好的方式,會是你拿現有的,我們叫做「城市韌性」等等,每一個城市都有發展一些方案,變成是在地的朋友比較好理解,等於是轉譯的過程。
-
所以你主要的內容,都是來自縣市為大小的單位?
-
這一次在台創的工作坊裡面,我們有實際參與竹圍的防災社區,當地的淹水淹得很嚴重,也就是大概都會淹到超過200公分,但是這樣子的情況跟一般台北市是落差非常劇烈的,我不知道這樣子的⋯⋯
-
對,所以我的意思是你介紹竹圍給誰認識呢?也就是給國際上最像竹圍的人認識,而不是竹圍旁邊的別的縣市認識。所以我的點是這個,因為你有兩個主軸,一個是把國際的觀念帶到在地,一個是把在地的品牌建立起來帶到國際。
-
以後面這個來說,像竹圍這樣在地的品牌,成功有一個生態防災的做法,也就是介紹給國外關心這個的朋友,等於是社區地方創生的方式,吸引到外部注意到這個地方。
-
但是你說要這個東西一下子變成旁邊的縣市可以使用,除非有剛好跟竹圍一樣的狀況,但是似乎是不容易的。
-
但是你把國際概念,像永續經營城市等等,像地方創生,以前是說社區營造的方法論,這個方法論倒是滿一致的,也就是跨縣市比較做得通,這兩個題目有這樣差別。
-
在淹水方面,我去荷蘭的博物館裡面,才知道建設城市的方式是把樹打到海裡面,然後把屋子架在樹上,看得到的五層樓,還有比五層樓⋯⋯
-
是,我去荷蘭看過。
-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樣子比較的可能?
-
當然有這樣的可能。
-
我邊介紹竹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看一下別的國家。
-
也就是跟對方一起策展?
-
因為其實博物館一起介紹這個城市是怎麼樣建設起來,怎麼樣填海造路的狀況,等於這樣子很像同一個鄉鎮及國家在對⋯⋯
-
瞭解,不是說整個國家,而是從某個地方開始,也不是荷蘭政府由上而下說每一個地方都要做,也就是因應需求出現的,要從19、20世紀就考證出這個方法,都還是小範圍的,並不會全荷蘭都要這樣做,所以這個就跟竹圍有可比性。
-
OK。如果是用這個方式來處理的話,我也覺得好像12堂課很像很少。
-
也不一定都需要你們來做,這個是一個模式,也就是像「臺灣吧」做出模式之後,類似的,只要再去請新的創作者來,慢慢就變成一種新的風氣。
-
因為就算一年產生319個,你也沒有辦法窮盡臺灣所有的城市文化,所以其實比較像一個行動,希望大家利用這一種臺灣把自己形象透過這個方式讓國際知道,也學到最新的東西到臺灣,其實是這樣的一個理念。
-
我覺得你在群募的時候,可以先說先做12個出來給大家參考,我的素材或者是思路、想法等等的東西,我甚至用CC授權讓你可以非商業使用(NC),或者是用相同方式分享出來(SA),帶動這個風潮,比你自己去做300個的動能更大。
-
OK,好。謝謝,我弄到100以後。
-
或者是你要群募的時候,要我寫幾個字、講幾句話或者是在外面告示版幫你登,都可以。
-
好的。
-
有一些是純粹線上可以處理的,也歡迎寫email。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或者是未來要討論如何軸轉,隨時歡迎過來。
-
好,謝謝。
-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