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帶了一張圖來。

  • 你帶了一張圖來?

  • 我用畫的,可能會容易一些。

  • 我想先問一個問題,政委跟社創中心的關係?

  • 我們算這邊的mentor,每個禮拜三在這邊提供諮詢輔導。

  • 好,我要先清楚一下,因為這個是Google上面沒有的。

  • 我的單位叫做IATC,也就是「國際劇評人協會」的臺灣分會,曾經在1月的時候在這裡借場地辦活動。想先跟你分享的是「TPAM」,1995在日本東京發展的一個藝術交易活動,叫做「Tokyo Performing Arts Market」,後來在2011年的時候,移到橫濱辦理,把M換成「meeting」。而另外一件事是在台北發生的,是「台北藝穗節」是從2011開始,由台北市文化局所屬的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辦理。那麼,這兩件事有沒有可能同時在同一個地方發生?要怎麼發生?發生什麼樣的事,於是我想到這裡,所以如果在這裡,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有一個在台北藝穗節期間發生的藝術交易市場,有沒有可能。

  • 連續辦二十天?

  • 沒有,也許是三個週末,不然我們也很累。

  • 這樣的可能性是什麼?這個是我們在想像的。

  • 這裡叫做「新創基地」,這個地方跟中小企業處有關係。

  • 這裡是中企處營運的。

  • TPAM發展的目標對象,買家跟賣家,賣家是藝術家,買家是全球的策展人、藝術館所經理人或者是藝術經紀人,如果在這裡發生的話,買家是誰?我想也許是中小企業,也許是新創企業。

  • 很有道理。

  • 你們覺得怎麼樣?

  • 很有意思,這個地方我們辦活動,只要是不排斥參加人的資格,你只要事先告訴我們,你要場地,這絕對是沒有問題,因此場地是最沒有問題的事情,只是要提前預約,這裡有越來越熱門的趨勢。

  • 另外,跟在這邊的社群之間的關聯,因為中小企業處,其實長期做創新創業相關的輔導,我們這邊的特色是,我們在這邊的創新是要能夠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問題簡單來講就是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從貧窮、教育、水資源等等的這一些部分,所以你要說這個跟藝術品的關係,我想在臺灣,隨便抓一個人,只想到義賣,如果要在這中間創造出更多的連結,可能就必須要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細節的項目。

  • 想說這一個市場如何透過市場的運作,又可以解決偏鄉教育的問題,或別的問題,如果找得出這樣子的一個梗,越多越好,找出多個梗的話,在中小企業處的立場上比較容易幫你動員,不一定是中小企業,很多是CSR部門,每年都會做好事的部門,也常會來這邊。

  • 只要讓他們覺得出錢或者是出力對CSR有幫助,不管是提升公共的形象,或者是看到這一家公司的價值與社會問題是對齊的,對於大公司是有幫助的,這個是中企處未來會轉型,目的就不是輔導中小企業,而是也會跟大企業的CSR,或者是BD的部門去作這一種結合。

  • 你知道5月要在台中辦一個很大的活動嗎?叫做「明日亞洲」——「明日亞洲」是一千人至一千五百人左右的活動,是有網站的。

  • 是研討會嗎?

  • 有主題演講、平行論壇、工作坊、電影放映會跟市集,剛剛講的十七項要解決的社會問題,這一次就是挑銀髮、食農、環保、綠能及弱勢就業這四個,我們可以看到這四個,可以看到來這邊的朋友,其實就包含了傳統上比較是合作社運動的朋友,像主婦聯盟,或者是傳統上比較是NPO形式的朋友,像喜憨兒,或者是傳統上比較是以公司的方式來介入的一些朋友,像這邊可以看到很多。

  • 但是也有一些像國際的一些媒體或者是國內的媒體,建立異業之間結合的關係,其實光看議程也可以看到這個是可以試著讓不同方面的人結合,可以達到彼此互相投資等等的狀況,也可以看到關心這個不一定是做慈善,而是經濟或者是金融界的一些朋友。

  • 還有一個禮拜的時間,早鳥票就賣完了,之後就要三倍的價錢,大概是這樣。

  • 但是我想講的是,這裡的策展的一些概念是相通的,我們不去排除,但是會去挑主軸,讓大家覺得這本來是某一個圈在玩的,也可以碰到更大的市場。

  • 社會創新中心的期待是什麼?例如目前場地租借到3月底為止是用計畫回饋的方式,而不是用現金。

  • 基本上免錢。

  • 那3月之後的場租?

  • 還在談吧!有回饋的話,應該可以抵免大部分。

  • 我想要問的是社創中心如何永續經營?

  • 目前是用您的納稅錢在出,我們當時有設立四年的期程,希望這個生態系從現在算起,也就是四年後就可以把這個地方撐起來,就不需要靠您的納稅錢來出。

  • 但是坦白來講,這個生態系還在構件的時候,所以現在是哪一個中介組織未來會頂下這裡,我們也不知道,最晚在四年之後,也許更早就會變成是一個自主營運的地方。

  • 還是期待自主營運?

  • 是 。但2022年以前還是有您的納稅錢負責這個地方。

  • 中小企業處有沒有文化或者是藝術上的需要,也就是被規定要做一點好事,那也算是他們的需要嗎?

  • 完全正確。基本上為什麼永續發展進程是我們最上面那一頂帽子的原因是,當新的技術出現的時候,如果整個社會沒有覺得可以解決社會問題,他就只能做產業上的創新,那就很容易造成社會的動蕩不安,或者是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

  • 但是新的技術來的時候,整個社會可以消化,變成是能夠讓我們更平等,或者是生活品質更好的話,對於這一個新的技術,就不會有全有、全無的排斥感,這個是現在施政很重要的一點,如果閉著眼睛拼經濟,在2008年之後就不流行了,所以如果繼續拿著金融至上的態度,一般人民也不會接受的,臺灣已經到了這個情況。

  • 永續發展進程是最上面的,但還有對我們自己更重要的是,臺灣各地的社會議題,我們在解決社會問題的時候,往往是從台北看臺灣,所以我們現在才透過巡迴座談、各種社企自主提案等等的方式,讓大家看到在當地已經有一群人組織起來解決當地的社會問題,而政府還沒有看到,甚至政府正在擋他們的路,甚至政府正在打壓他們,這個時候及早讓跨部會看到,我們就可以及早看到幫這一些解決社會問題的人解決他們的問題。

  • 先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們才能解決藝術文化的問題。

  • 這個是先展社創地圖,現在大家覺得有哪一些團隊正在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先不要制定一個新的政策,而是用反應需求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 第二個,幫助大家去做實驗,而這個很重要的是,這個算是旗艦店,接下來會試著幫,尤其是非直轄市的一些地方,也有類似我們是這邊的營運模式出現,也就是讓創新的人有一個可以自由做實驗的舞臺,又可以結合剛剛講各界的資源,還有包含剛剛講到大企業CSR、影響力投資、B型企業,這個是我們試著讓他出現的生態系。

  • 其實臺灣處在這個地方,很少有我們能夠解決的社會問題是臺灣僅有的,所以一旦解決了,其實非常容易輸出,這個是比一般性的創新創業更容易輸出,因為各地都有社會問題,因此這個部分就會盡可能透過像這一種亞太社企年會或者是加入像亞洲社會影響力的組織,或者是聯合國關於永續發展商業的部分,也就是三窮底限的組織,我們在這一些組織上都比較不會被打壓,這個是全球一起做的事,並不是零和,因此透過這個方式,讓臺灣有創新的朋友們,可以解決其他地方的社會問題,很快可以有國際的市場。這是中企處的計畫重點,我只是唸給你聽而已。

  • 文化藝術可否是社會創新的一環?

  • 我想我們只要看社會創新企業的目前資料庫,然後你把文化或者藝術打進去,就會發現其實是非常多的,像這個其實就是一個跨文化的effort,你可能有聽過,為何我們說還是社會企業?原因是因為解決了文化社群中間的社會涵融問題,所以「四方報」會透過很多藝文的手段,但解決的還是社會問題,也就是我們跟不同文化的朋友們之間到底要怎麼樣和平相處等等,所以我覺得藝文是一個載具,但最後還是要有一個社會關懷。

  • 「四方報」還活著嗎?

  • 還是活著。

  • 像幫我們來剪頭髮的是叫做「好剪才」,他們也是藝文,裡面的布置非常有文化,他們的社會目的就是讓技職教育能夠跟市場用一種比較讓員工自主的方式,讓他們能夠有優於勞基法的各種東西之外,他們也幫在地的移工,也就是外籍勞工者剪頭髮,而同時換他們的故事,同樣也是做社群融合的工作,甚至是幫無家者等等,他們也是社區的組織者。

  • 藝文作為手段非常多,後面核心的社會關懷,每一家還是要找出自己的……如何透過藝文介入,讓整個社會間的關心可以變好。

  • 這個算是最後一個問題,社會關懷這一件事,對於藝術家來說是有困難的,白話來講,如果企圖想要跟藝術家溝通說,需要多一點社會關懷,但是藝術家沒有說出口的話是,藝術是重要的事,因此大家應該要來關懷。

  • 還有一件事情是,當我在跟我內部會員們討論,我們要不要在這裡辦這樣的事,他們第一個反應是企業家才不會管這一些藝術文化的事情,企業界一定是要你做如何彰顯他們的事情,這個是比較古典的想法,如何反轉這些仍然是古典的想法?

  • 可是我覺得這個是經紀公司的特性,經紀公司當然是在藝術家跟商業者中間的橋梁,如果都是右邊壓左邊都是藝術家這樣想,如果反過來是拿藝術家無可取代的價值,像去說服這邊不要干預他的創造自由,我覺得還是可以達到某一種程度平衡。

  • 有一個朋友來這邊聊了很久,像有一位叫做王又禾,她說沒有拿政府補助,且沒有干預旗下人的自由,很像好剪才的髮藝師一樣,自主權非常高,不聽命於誰,是平起平坐,不會像被資本市場決定的感覺。

  • 所以我覺得工作者之間的團結或者是組織是最重要的,臺灣合作社團體是比較早、老一輩的,都要有工會傳統,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都沒有,我們現在慢慢復興這個東西,內政部現在花很多時間,接下來也會一有各方案,讓大家對於工作者中間團結起來的合作經濟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及認識,我覺得這個才是大家不會講出很反射性的那一句也就是都是為企業服務的那個部分。

  • 我再補充一個問題,在臺灣,藝術家究竟是不是弱勢?藝術家不覺得自己是弱勢團體。

  • 要看做哪一種藝術。

  • 像傳統的音樂、戲劇及舞蹈。

  • 那當然不是。

  • 但是他們的確是弱勢。

  • 對。所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裡面,藝術文化到底可不可以算是那麼需要被解決的問題,至少在臺灣,這一個項目其實有一點模糊的。

  • 這個是很有意思的問題,很多人想到藝術家的時候,是想到大藝術家,顯然一點問題都沒有,你講得出名字,是代表沒有問題了,像獨立創作者,還沒有社會上到叫一般藝術家程度的時候,也許如您所說的,相對來講在資源的取得上,或者是過年回去跟爸、媽的關係上,都屬於相對艱難的角色。

  • 我想SDGs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健全生活品質(SDG3),他講的是不要捱餓,這就包括分配的正義。

  • 所以臺灣的藝術家還是屬於那個實際要被解決的問題。

  • 還是要看是在什麼地區吧。

  • 台北地區嗎?或者是說哪個地區,就像你剛剛講的10%、20%的藝術家可能不在這一件事裡面,但我們想要談的是大多數的80%,或者是先把「藝術家」三字刪除掉,基本上是做為人的狀態時,仍然是一個處於弱勢的區域,只是有一個身份叫做藝術家。

  • 這個時候就不會說「SDG3」,而是「SDG8」,而這一個很重要的是「良好的工作」,特別是講工作者的尊嚴。

  • 我剛剛講的是很基本的生活品質,臺灣往往已經超過那個程度,硬要講是講不出來,但是「SDG8」講的是在地文化、觀光,能夠產生出以當地文化為主,並不是只賣跨國連鎖店等等的產業,這個是「SDG 8.9」。

  • 另外,也有在工作的場域裡面是安全、被社會所認可等等的部分,所以我覺得甚至青年人如果對於某一些特定的熱情,應該要有一個能夠保護這個熱情不會被剝削工會等等的東西,這都是在「SDG8」。

  • 這個在哪裡看得到?

  • 「聯合國永續發展」網站。

  • 所以這一件事在8月這裡發生是有可能的?要先booking下來?

  • 對,我們有登記下來了。

  • 我們要提供什麼企劃?

  • 不是企劃,而是一個簡介,不需要到企劃的程度。

  • 我問你不知道是不是對的,會不會成為一個夥伴單位或者是場地協辦單位?

  • 對,就是社創中心會掛成「場地協辦單位」。

  • 要如何操作?

  • 網站上的右下角有一個對話、詢問的功能。

  • 需要場地方具體做配合的話,辦公室隨時都有輪職的朋友在,你就實際來這一個辦公室就好了,因為如果講場地的話,還是要看實際的東西,這樣比較看得出來。

  • 好,非常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