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他本來對於文字跟數學這二件事情的附屬情感。

如果他一開始是很怕數學,或覺得數學是遙不可及的,程式設計提供一個方式,讓每一步犯錯都有電腦幫你檢查。這等於不是一個很陡的坡,而是非常緩的坡,就可以一小步、一小步掌握數學。當然在學理上,這樣可能只能掌握離散數學,但離散數學也是數學的一個大分支,就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完全理解。

這時我覺得很多對數學的懼怕,或對於一下子看到數理報告的距離感,會因此而消失。我們很多做資料新聞學的朋友,因此會發現數字是他們的朋友,並不是他們的敵人,從而拉近於對於資料的距離。

反過來,如果數學很好,但表達力不好的人,也就是比較宅的朋友,我覺得他會比較願意與人相處,比較真的能夠聽懂別人在說什麼。因為透過異步的關係,等於是在一個比較安全的方式練習,就像在臉書上面,你看到別人寫的字是五小時之後才看到,並沒有「他正在生氣,要立即去處理」的問題,但你還是看到了他當時的心情狀態,所以你還是可以想說這個要如何處理。這有一點像是練習場合,等到對這個足夠嫻熟之後,在同步的狀態底下,別人表達出來的東西,你就比較有處理的能力,而不會是一下突然間就手足無措。

就表達力跟通訊力來講:一方面是實事求是、比較能夠跟數字說話,另外一方面比較有表達力且可以處理其他人的情緒及感受。這邊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