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vTaiwan平台跟Join平台的機制,我先講它們相同的地方,再講不同的地方。

它相同的地方就是它都善用了國發會在開放資料的基礎。在有Data平台(data.gov.tw,下同)之前,其實大家對於國發會的想像比較不是集中所有部會網路溝通的角色,大家比較會覺得國發會是幾個幕後的角色,它在很多的部會後面進行政策分析、幕僚或研考,它本來是幾個合併起來的。這幾個共通的功能是在部會後面的角色,然後由他們,再去跟不管是市民社會或是私部門去溝通,回饋意見之後,再擬訂五年方案或是重大政策之類的方案,這是在有Data平台之前大家對國發會(原研考會)的想像,至少是我的想像。

但是因為有Data平台的出現,大家突然發現國發會自己提供一個空間。這個空間雖然網域不是「data.ndc.gov.tw」,但因為掛著國發會的標誌,所以大家都知道這邊是國發會來管,變成是各部會他們有一個共通的授權、有一個共通資料使用的方法、有一個共通的資料交換格式,從這邊所有的民眾、所有的私部門都可以來上面要資料——這件事到今天比較多人知道了——它是有這個架構在這邊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國發會在這裡的角色可能變成一個,雖然不是中介者,至少是一個中介空間的角色。

有了這個角色之後,當國發會(資管處)接下來要做Join平台的時候——大家知道vTaiwan也是受國發會支持,只是屬於法協中心(原經建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所以在這後面的二個授權上,雖然做的事情跟之前「全民諸葛亮」之類的,抱歉,我有點忘記之前國發會那些平台的名字,好像有「公共政策大家談」一個FB、Blog,及二個自己架的網站,在當年架那些網站的時候,大家會覺得就是這樣子:你來了,部會也不一定要回應,或者部會如果回應的話,它的回應甚至還沒有給商會的「法規鬆綁建言平台」來得踴躍,事實上是整個相對角色位置的關係。

但自從Data平台出來之後,大家就覺得國發會扮演的角色轉變了,所以我覺得Join跟vTaiwan共通的地方,是建立在Data平台所設立出來的共有空間先例上。大家覺得來這邊既然國發會有要求各部會公布資料的、以前沒有的權限——事實上以前也有,但公眾不知道——現在顯然國發會看起來也有要求各部會來回應議題的權限吧!所以是社會對國發會的觀感不同了,來造成vTaiwan跟Join的議程設定上,看起來大家的觀感也不同,這是回答你第一個問題裡的第一個子題。這樣有回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