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剛剛彭委員的意思,的確最上面的一些事情,可能以前期待的事情是,看我們怎麼樣再拉進來,比方臺灣其實做很多公民討論、公民審議,然後有很多地方在做這種參與式預算,或者是有各式各樣的全國會議,我覺得這個都是非常棒的,也就是審議民主方面,但是我們每次做的時候,多多少少主責機關不一樣,當然會諮詢有做過的單位,但是主責機關不一樣,可能有一些重複的錯誤,或者是有一些人做的方式不一樣,比如怎麼做諮詢,如何擴大公民的參與,每次好像從頭來,所以像這種並不是跟哪個部會有關,或者是不是跟哪個技術有關,而是把過去辦公民參與、審議的經驗,都累積起來,然後變成也許是準則,讓各部會可以依循,因為我們是按照權責機關分的,像這種事應該被分在哪裡?又或者是像民間過去在做預算視覺化,這是基於預算的公開、Open data,這樣的運用其實是很期待的,也就是看到政府能夠再往前做的,講完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