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分享跟故宮有個合作案,其中有個案子是為何他們用技術想要用電子的QR code感應入場,但是去故宮的人都不願意,寧可拿紙本的票,我演講都有講到,原因是那個票的票根有意義,也就是回去要加在日記裡,也就是要跟親朋好友分享等等,如果是感應式入場,並不是不會用LINE跟QR code,只是這樣子很像有種沒有去故宮的感覺,所以後來的解決方案是掃碼入場,有點像收據,沒有人說一定是感熱紙,也就是燙金的,特別今天看了什麼展覽,特別是QR code,像孫子、孫女一掃就跑到動物森友會,也就是線下到線上的能力,但是這個才會變成類似大使,也就是能夠幫你倡議,為什麼?因為這個數位化的過程,可以讓他多了可以分享的東西,完全這個技術是故宮的邏輯,對故宮的角度來看要省紙,要讓大家排隊不要排這麼長,或者是要讓人流更容易通過,這個是對故宮、長輩沒有什麼好處,我的意思是在設計的時候,有時不是for the people,而是with the people,也就是什麼情境之下看完故宮之後回到家,到底心靈獲得什麼滿足,讓大家不要排隊來調和,那個時候才可以出現創新,不然我們這邊的技術規劃再好,只要不是進廚房炒菜,不一定會肯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