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心智圖,像是想看到即時資訊,或有人可以定時回傳資料或影像。也有人期待尺度可以更小。還有由中央統合地方零散訊息,例如海水浴場。遊憩多元是挑戰,但也可以統整出共通需要的資訊,不是說都要包山包海,也可以聚焦在共通訊息,例如天氣海況,再來是遊憩景點,現在可能會找到天后宮,目前知道只要近海兩公里景點都在裡面,但如果沒有更強烈關係,只會讓使用者更迷惑。資訊回報、推薦等整合。再來海洋保育會希望知道保護的資訊,淨灘的範圍或人數概況,還有動物出沒的狀態,假設知道的話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去打擾他們。另外這位有用國土計畫的圖台,可以知道哪些地方被禁之後開放,可以使用歷史資料。另外還想知道資訊的源頭管理者,一站式平台如果可以點data是誰就可以回報,如果有回報機制對user也是非常方便。最後一塊是以海為敬,相關NGO有很多經驗可以分享,除了文化面可以反映,教育體驗上可以有很多學習,這會跟以海為樂相關,他們辦理很多元活動讓民眾了解遊憩以外也可以學到相關經驗知識,例如海邊一日瑜伽或賞鯨船。也有人提到學習海最好的方式就是下海體驗,讓小孩子學習如果要親近海那如何做風險管理,很多人希望透過經驗學習而能自己管理風險,自己決定如果安全就過去。很多人遊憩第一次接觸海,有人對淨灘有熱忱,現在也滿多人參與淨灘活動也是透過淨灘來了解海,這是不是遊憩的一種,他不再只是環保活動,有人也覺得是更了解海的一次經驗,這條線已經越來越模糊,希望透過更多元活動親近海、了解海。最後就是海洋救生觀念應向下扎根,經驗上更多訊息後就會是最後一道安全防線,而不是強制要求的責任。淨海、愛海部分有提到希望民眾參與治理,不要把換保議題當成政府丟臉的提,是要對做錯事的民間,希望一起來改善,另外polis上也有人覺得海岸清潔是政府責任,但這則留言有64%的人不同意,所以很多活動上透過民間力量,政府也有很多合作機會。但在盤點這東西時,民間也很希望跟政府合作,但現在也有些挑戰,我想去淨灘但要申請,清潔隊不一定配合,標案形式很難做事等,因此如何透過協作會議來運用這些動力,讓整體海洋情況變得更好。教育體驗也很可能成為遊憩類型,待會也會討論一下分組時三個主軸。目前有沒有問題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