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像原能會(非青諮會委員或固定成員)針對某一個議題想要聽取委員的建議,可以不用透過大會交下來,而先跟青年署反映,當委員跳坑進來後,就會像次長剛剛講的,經由主責部會進行簡報之後,那個工作分組就已經算是開始運作了。因為從現行會前會的觀察,委員常常需要的是,他的問題可以跟部會有平台來對接,不一定是要進入院長裁示的階段,像這次的十七個題目在政委的處理之後只剩下三個題目,在有平台讓大家協作與討論的狀況之下,這個事情後續就會有進展了,而小組協作有成果的時候,大會都有安排委員的成果報告時間,就可以變成成果報告,但是也有可能是協作當中,發現需要政策上的調整或者是拍板,這個時候就也會到大會裡面來請院長作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