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理解,當時有協助過Atropine的稀釋,因為本來會刺痛,但是後來新加坡誤打誤撞做了一個實驗,發現他們本來要當對照組的那個,就是稀釋過的Atropine根本效果差不多,但是完全不會有痛跟畏光的狀況,因此就點,光是稀釋Atropine的動作,就被詮釋為一個新的生產線,沒有這麼容易推,但是現在已經上市了,我們也有幫忙協調,因為本來已經安全的東西把它稀釋,實在沒有道理是本來是安全的,稀釋完反而危險哪有這種事,所以我們後來也有去做一些相關的詢問,我瞭解到一點點的改變,其實都是很大文化上的挑戰,這個我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