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策略是不過就加入,反而是我們被他收編,像環團,如果是要量PM2.5等等,之前環保署的測站很精密,他們的很不精密,他們的有1萬個,環保署才87個,這個時候你要跟大家說學術上他們的比較怎麼樣,這個是沒有用的,因為大家覺得環保署的測站很遠,我們隔壁小學就有了,當然是社會企業才有道理,政府的聽聽就好了,這個情況之下,我們在臺灣的特色,也就是幾乎都不會收編他,永遠來談談看政府可以怎麼樣請工研院或者怎麼樣幫忙校準機器的數字,然後他們進不去的地方,像工業區他們不可能進去,用政府的公權力說路燈是我們的,掛一個他們設計的東西上去,等於這個是協作關係,也就是由他們來繼續營運,政府不主導,但是全力支持,有人來的話,我們就跟他說可以加入這個生態系,這樣子的話,其實政府的好處是不用花太多的公務預算,也就是用民間的正當性系統來當作我們的施政方向,這個是另外一個,也就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