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先進好,我是委託單位,這是未來重要的方向,我從三個面向來講我今天的建議,這個研究的目標,希望做到的事情;我對目前架構的看法;第三個是我個人的建議或想像。

第一個部分,以前是公務部門蒐集,去執行;現在是我在蒐集的時候就需要先開始想利害關係人,跟以前的做法有轉變,必須要做,但是並不是都知道怎麼做,結果所有民眾不太了解我們,被名嘴把我的東西歪樓,但我又必須做溝通,那怎麼做。所以並不是希望鎖定特定平台,而是做政策前必須做溝通互動時,這個通則該是什麼;再做適地調整,應該是通則處理,並不應該是特別抓出來去做,應該是工作的一部分,這是觀念的轉變,如何很自然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做的事情,這樣的話就不該是高階首長同意。其他國家有沒有發展到這樣的階段,可能企業也有,行政機關最好,感覺更貼近。

第二個部分,架構上,單向,哪些是Join哪些是vTaiwan這樣分不清楚,不見得只有這兩個,不是硬是切兩塊,寫死就不會推,但是資管處發文了,資訊單位發文就資訊單位做,有些議題不見得是這樣,我個人覺得要保留空間,架構上不清楚,建議怎麼有彈性。

第三個部分,說服對象不只是高階首長,由下而上、由上而下都可以有,由內到外、由外到內,民眾有發起空間,就會跨部會。個人想像是,執行到現在的發現,做有意義的諮詢不容易,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情緒性的,但這不是他關注的,民眾不關心我的議題怎麼來參與?變成都只是特定團隊來談。我準備很多資料,不見得有耐心來看,大家給的關注太少,不被名嘴帶著走,丟出這個研究案,希望未來想做研究的團隊有可以參考的地方,減少學習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