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來學習成分比較多,唐鳳跟Peggy說的,一個是大架構、一個是內部執行面向。我謹就個人認知供各位參考。首先,我們做網路公共諮詢,應該是有二個面向的議題:一個是政策本質問題,也就是「是否該去做」某件事情,做或不做各有何利弊,大家一起來討論;另一個是執行層面問題,「怎麼做」。做的方法很多,這麼多方法,請大家來討論,因為可能政府的方法會造成某些人的損害。

關於「是否該去做某個政策」,起心動念者,大部份是單位首長或高層的人,想知道這樣的想法是否得到支持,但以現在懂得運用社群媒體採詢民意的人這麼少,有多少人可以協助他運用到這樣的工具,這樣的情況下,大部份首長對這個工具很陌生,如果做不好,會歪樓,得不到答案就算了,怕的是讓民眾誤解,更糟糕,首長還敢不敢做?

農委會自己的例子,拋過農委會的寵物稅議題,這不是馬上要執行的政策,但是這個打頭陣的議題,得到反應並不好,所以後續是否要丟議題討論,就更謹慎,寵物稅效果不好,我個人認為是因為關鍵字設定的不是很好,這當然是因為公務員都沒有經驗。

所以說,首長的理解、如何協助首長要把工具能落實,以及公務員適當運用這種新工具,可能還需要有一段時間,剛才Peggy說需要教育訓練,我認為也可以要社群的人進來,擴大能量。

另外在執行面的部分,牽涉到更多問題,剛才Peggy大略提到,部會內的溝通,有些議題並不是一個單位就可以處理,Peggy說希望不要把各單位負責範圍的文字寫得太死,例如綜規、公關、資訊單位責任,不要寫太死,但是困境就會是,大家都不做,最後就會變成某一單位心不甘情不願的做。但不該是這樣做啊,這樣做很容易在樓歪掉後,沒有人要出來導正。這也是目前政府單位會面臨到的問題,這個問題很微妙。或許可以用舉例,描述比較清楚,有哪些程序,應該以議題導向,或組成什麼樣的team。

要不要報到會議,贊成不要寫死,但是應該要有某個層級以上的長官我同意,或許主任秘書以上的層級,他要不要跟副首長或首長報告他有他的判斷。這是部會內溝通會碰到的問題。

再來部會間的問題,很多在Join上的問題,牽涉到很多部會間的問題,但目前都只以部會的角度來單一探討。例如環保署目前正在徵詢農地污染的問題,這是環保署權責,他提出的討論項目也是他要執行的工作,這都沒錯,但就整體面向而言,農地污染問題也涉及到農委會。所以就整個農地污染來看,除了環保署、農委會該如何配合處理,也該在平台上讓民眾一起知道,整體瞭解這個問題。以公務員角度來看,越少跨部會議題越好,以免溝通費時費力,但怎麼來判斷議題完整性及適合與否,這裡面國發會有一定角色,

總而言之,我認為環境會改變,這一兩年公務員雖然看到社群的影響力,目前很多公務員原本不熟悉這一塊,會更害怕去接觸,但隨著時間,年輕公務員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對這些工具熟悉。

最後一個小的意見,目前是架構設計是用單線流向,例如內部議題發想,在討論的中間,是否可以先將議題丟到社群討論,可以再回來修正議題設定。如果政府很有權威,不能隨便變更議題,那是不是先拋一個小小民調的前測,看看反應如何,題目定的是大家都可以接受,我再丟到大的平台再確認,這是我想到寵物稅的經驗,不會有那麼大的誤解,且把後面的都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