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在我自己的設定當中,這些跟藝術質性仍然接近,只是已經接近商業模式,為什麼會這麼說,直白的說,這兩群人(藝文團隊、社會型媒體)可能都是窮孩子,當然只是聊天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再拉遠一點的人是誰?例如說,剛才提的「聚樂邦」,聊了之後,才發現世界這麼小,其實兩廳院7月會發表一個APP,觀眾下載玩,最後9月的時候必須到兩廳院的現場來完成最後一關,他們就是提供技術的廠商,兩廳院所媒介的另外一個是耀演劇團,負責劇本演出,他們一起發展這個遊戲。我是說,沃草跟SOSreader,對藝文團隊來說,質性其實還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