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 (五)感知與欣賞 p6 倒數第二行,「感知與欣賞」後的「欣賞」可刪除。

A-I 這五個幾乎是一樣的,是否可以用不同的講法?

訊息的收集、科技的應用、同儕互動,都是自主獨立的過程,是可以用這些方式來展現,才不會和表現的用詞不一致。這部份希望還是可以改變。

在示例裡,如吳委員所說,會影響教學和教師:

「了解自己的正向想法、行為表現會讓生活和學習有正向結果;」

「負向想法、行為表現會讓生活和學習有負向結果。」

這個頓號連接有一些奇怪,但我要說的是「負向想法」是值得學習考慮的,可以做為借鏡,而不是不好的。

如果想避免負向的用詞,可以改成正向的表述,如:

「E-I-3 ‧覺察到人類的行為(如:亂丟垃圾、浪費水資源、過度使用塑膠袋…)會造成環境問題,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健康。」

「I-I-4 ‧對方說話時,眼睛能看著說話的人,並且不打斷對方的談話。」

舉例的時候,「(如:)」裡的範例重複較多(如「植物的種植」、「泡泡水」等),是否參考有些可以舉例不同的東西。

括號裡的示例,有些超過一、二年級孩子所想像,如「資源回收、確實做好垃圾分類與減量」,建議改成更貼近的,如食物、空氣、水等等相關的,跟其生活經驗的。

p.19 M-I-2 有些音樂老師會覺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不宜太早引入。

p.22 N-I-2 準時上學與 N-I-I 相同,建議另外思考例子。請注意舉例之概念重複且能合併處,例如p.22 「N-I-2習慣建立與實踐」中「準時上學」可以移到「N-I-I遵守規範與理解意義」。

「預防生活中危險的發生」似乎超過學生的能力。

「保健室」「在班級」等詞彙可以調整。建議將「保健室」調整為「健康中心」,另冠上「在班級」是否會限縮感恩與服務的範疇,建議可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