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各位聆聽我們的廣播節目。如要知道更多本集和其他所有集數的資訊,別忘了到我們的網站 https://nrc.elliott.gwu.edu/ 看看。訂閱我們的電子郵件清單,就能收到後續的最新節目。如果你想要建議我們在未來的廣播節目中討論某個主題或與某個專家訪談,請將你的想法寄到電子郵件 gweanrc@gwu.edu 。最後,我們要謝謝贊助者的所有支持,幫助這檔廣播節目成真,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感謝各位收聽的聽眾,下次見。
哇,太棒了。非常感謝妳上節目和我們說話。我又學到非常多東西了,不只是開放政府和科技如何成為世界各地的人們與彼此連結的有力工具,還有在這波發展與治理的科技浪潮中,身為人的意義何在。那麼,非常感謝唐政委蒞臨與我們聊天。
所以,我們的聽眾中如果有任何人有興趣進一步學習開放政府以及台灣在數位民主空間中的領導者角色,妳會怎麼建議他們參與這個治理過程?妳個人在這整個旅程上,使用了哪些工具和資源呢?
的確。謝謝妳提起「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我認為透過這個平台探索妳剛提到的小邊主義很棒。這個架構從 2015 年開始,起初是台美合作找來美國和台灣的專家,與第三國一起討論公共健康、女性經濟賦權、數位經濟等議題。過去這幾年它已經成長為某種強而有力的東西,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參與連結。就像妳說的,日本如今也參與這個架構和其他領域了,我迫不及待想看看這個平台和其他類似項目在不久的未來裡會怎麼變革。
我絕對可以了解,這種重新呈現讓人們決定如何代表自我、身邊的社群,以及與全世界各地的社群連結,進而帶來的種種好處。妳前面提到了虛擬島嶼高峰會,我認為這是一項非常強大的工具,能夠連結起不同的人與國家、社會。妳認為台灣要與美國或世界上其他多利害關係人組織合作進行共同學習、共同教學,以及共同表達這種科技與人性的全新詮釋嗎?
說得好。說得好。
無疑對這個領域提出了一項相當重要的科技啊。就像妳說的,我能懂這個計劃是怎麼培育出數位管理人的,而且還能與廣大公民們產生連結,這真的很有人性,不僅在國家範圍如此,在國際上也是如此。看來我可以期待這個計劃會繼續推陳出新了。那麼,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確認了台灣可參加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二日論壇,今年的論壇在 2 月 11日和 12 日舉辦,剛好就是昨天和今天。這個論壇集結了不同國家的醫療研究人員和專家,一起推出全球研究議程,包括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開發疫苗和藥物。台灣的專家將會在線上參與論壇,這也讓我想到,妳在 2017 年用擬真視訊機器人參加了聯合國的年度網際網路管理論壇,我覺得這招真的很妙,對於全球在開發中國家如何改善網際網路連線和基礎建設上的討論能夠做出貢獻。從這些經驗,妳會怎麼看科技在隨著世界的演進過程中扮演連結社會與國家的角色?科技的運用會怎麼重新建構在國際上以代表身分出席的討論?
聽起來真是夢幻。我其實也很好奇,在培養數位運用能力時,尤其是 K-12 的過程中, 用到了哪些行動因子?我知道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這些關於在教室中整合科技的議題才剛開始發展,發展得相當熱烈,我現在也很想知道,台灣是否會和其他國家合作,或者對外輸出一部份 K-12 級數位運用能力的相關概念。我很想聽聽妳對這方面的想法。
這些話無疑是我聽過對我們社會最熱切的論述,或最敏銳的觀察。太棒了。隨著蔡英文博士當選總統第二任期,台灣接下來四年在數位空間的計劃,包括簡稱 DIGI+ 的「數位國家• 創新經濟發展方案」在 2017 年到 2025 年的執行,妳的優先事項是什麼?妳是否有預見到執行這些事項會遇到的任何重大變化?
總之就是運用這種關於接種和疫苗的比較或類比,我想這種治療程序對於這個案例是非常有力的比擬。
我喜歡妳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公民之間做出的那種區別。再回到妳說的那段祈禱文,這幾段細膩的文字說出了科技的意義,但也沒忘記科技用途當中的人性。最近台灣的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果已經出爐,而世界許多地方,至少華府,都緊密觀察著數位空間在扮演個人、組織和政治宣傳的互動空間時,會如何獲得利用或濫用。資訊缺乏或假訊息的宣傳活動如今已經入列不斷擴大的科技用語辭典中了,這當中有各式各樣會造成惡意毀謗的行動因子,或者用於動搖公民和選民在數位層面的心智與思想。妳對於台灣在過去這一輪選舉的數位主權,以及保護資訊傳播正直性的能力,會給予什麼評價?在妳的看法裡,國家社會要怎麼合作才能在選舉期間負責任地維護與利用數位空間,同時也在治理過程中一般性地運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非常令人難以忍受,甚至歐威爾式的應用方式,例如我們在新疆看到的事,還有那些已經公諸於世的,運用科技做出道德限制的事。在數位與開放的政府空間裡,妳與其他人在目前與未來面對的挑戰有哪些?在妳嘗試創造這種開放政府的過程中,如果妳有遭遇過任何限制,那麼這些限制又是什麼?
我覺得妳剛剛唸的這段祈禱文的確也非常有力量。我記得曾經在妳的檔案中讀到它;偉大的耶魯學者托克維爾曾說過,美國是民主的實驗室,而我很高興看到台灣如今成為這種實驗技術的領導者了,在這些實驗中我們探索民主的真義、誰能參與,以及未來可能的樣貌。這種種一切,在台灣以一種非常美好而積極的方式整合起來。因為這種科技與治理的匯流,才能夠產生某些非常讓人樂觀看待的可能性,例如 vTaiwan,我想 Cofacts 也是。這些東西是人們為民主辯護或負責的方式。
關於共同政府與公民社會關係,這番話對我個人而言很有份量。我的下個問題是,不僅是在台灣,還有在美國和全世界,妳認為科技可以或應該使用於哪些方式來推動公民參與、責任性與整體民主經驗?而資訊科技的全球化又會怎麼影響這些趨勢?
太好了,謝謝。我們馬上來挖掘幾個問題吧。唐政委,一直以來妳都在台灣數位民主與公民科技前線為各種了不起的工程做出重大貢獻,從零時政府到舉辦黑客松,建立出 vTaiwan 這類嶄新又創新的平台,讓公民得以參與政府的決策過程。妳也一直提倡利用這類工具實施開放政府模式。什麼是開放政府?這個概念又是怎麼加入台灣當代國家敘事的?
而在私人公司,唐政委曾擔任過 Apple 的計算機語言顧問、參與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群眾辭典編篡,並與 Socialtext 合作進行社群互動設計。唐政委積極參與為台灣的「零時政府」做出貢獻,這是一個相當活躍的社群,以「拆政府原地重建」為職志,專注於為公民社會建立各種工具。唐政委,謝謝妳加入我們的節目。
感謝各位,感謝聽眾收聽我們最新一期的《東亞熱點》廣播節目。今天我身旁有一位非常特別的來賓,臺灣的數位政委,唐鳳。她是全世界第一位公開跨性別身分的部長級官員。唐政委因為對電腦程式語言 Perl 和 Haskell 做出貢獻而得名,同時也曾與 Dan Bricklin 合作開發了線上試算表系統 EtherCalc。唐政委在公部門中曾任職於台灣的國家發展委員會開放資料諮詢委員會和 K-12 課程委員會,並且帶領過台灣的第一項公眾數位法規調適專案。
節目中表達的觀點和想法均屬於發表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 NRC 的立場。在這些廣播節目中,我們想要促進東亞研究中各種多元觀點的對話。如要收聽我們所有的廣播,以及了解喬治·華盛頓大學東亞研究的相關資訊,請前往我們的網站 https://nrc.elliott.gwu.edu/。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今天的對話吧。
歡迎收聽《東亞熱點》,節目中我們會邀請您加入我們一同與世界各地的專家和學者聊聊東亞當前的議題。我是主持人,喬治·華盛頓大學的 Richard Haddock。這檔廣播節目的贊助來自美國教育部,為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提供的東亞研究 Title VI Grant 獎助金。此外還有我們在艾略特學院的合作夥伴西格爾亞洲研究中心和 GW 韓國研究所的協助,這檔節目才得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