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採訪過紙風車劇團,他們募款很辛苦,可是他們最近運用代用卷,這個對他們營收非常有幫助,所以我覺得創新就像汪老師所講的,這個只是念頭的改變,並不是用太多的力氣,就可以完成社會問題的解決。
臺灣有沒有可能也有一個無人小鋪計畫?我們也很期待,也希望趕快催生。
可是我們發現在全球計畫中,大家共好一體向前走,我是屬於經濟部中小企業鋪之一,其實推廣的部分我們做得很棒,像歐付寶的部分都非常到位,但在推廣的部分,我覺得還要再加油。
在這一個計畫當中,雖然我們沒有進駐,像弱勢兒童,他們會太鼓、街舞,讓我們有一個舞臺來展現也是不錯,他們也會作很好喝的果汁讓他們喝,有一個圓夢的計畫,我覺得這樣的空間會更溫暖,這是我的建議,謝謝。
我希望在這個計畫當中,台中有一點算是偏鄉,我每一次都覺得資源在台北,心情的落差是很大的,我喜歡來台北取經,很多媒體朋友都在台北。
新發現這個好像叫做「B型企業」,覺得在定義上,我們還是有另外一個解釋名詞;anyway,我覺得初忠不變,只要為臺灣、家庭好,都是好的事情。
其實我在這裡看到很多台北的資源,我真的覺得很感動,像我現在在台中,我統稱為「丁經濟家庭」的弱勢婦女、弱勢兒童,我們在幫他們做圓夢的計畫,幫他們餅乾,但餅乾賣得不好,我今天很開心,我學姐也來了,我們是在東海畢業的學姐,我們有連動,也有一個群聚計畫,也很感恩有經濟部,當時身為新聞記者都在批判政府,走到企業的時候,發現中小企業,像資訊軟協都很用心,我們有一個群聚計畫,我們的社會計畫要如何轉動。
但是我發現還是會出現掠奪或者是不是很好的商業行為,原因在哪裡?剛剛老師有提到其實定義不是那麼清楚,也包括看到很多社會企業的現金流就沒有辦法轉動,所以會衍生出一些社會問題。
政委、各位夥伴大家午安,我來自台中的B型社會企業,每次來到台北都覺得很撼動,因為我畢竟在台北的電視台待了十五年,回到台中,其實因緣際會成立了社會企業。
我也希望引進新聞媒體的力量,可以幫助社會企業,今天很開心在這邊聽大家分享、聽大家交流。
我有兩個企業的標竿,一個「七喜」,「七喜」真的是我的偶像,另外一個是「愛一家親」,也許我不是這麼大的夢想,可是我覺得在很多大社會小角落裡面很多弱勢的家庭,那是以前是我採訪過看到很多的現象,我覺得我想幫助他們,很多人講創意,我不知道,我其實就是小小的心願,我希望幫助到他們做一個連結。
我還有一個堂弟,他也帶領這一些單親媽媽、隔代教養很不利的小孩,我們不是壓迫他做填鴨制的教學,我們從太鼓或是喜歡生態的區域能夠多功能發展。
但是因為我們協會已經跑了十年,我們扶助對象,包括新助民、單親媽媽的婦女有五百五十個的案例了,她他們在販售手作商品當中發生很多的問題,不好賣,可是她們不是不用心,回來的時候,我就覺得連結一些資源,來幫助他們。
因為十幾年都是在電視台工作,我最後離開是在壹電視跟年代擔任主播、新聞專題跟組長的工作,所以再回到台中的時候,當時不知道社會企業是什麼,當時真的就像主任剛剛講的都沒有人知道。
非常感謝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我們有一個群聚計畫,我們連結了嘉義很有名的方塊土司,我打算請大師們幫這一些低經濟弱勢的媽媽們再做更精進的手作研發。
政委、老師及各位夥伴大家早安,謝謝大家,剛剛有品嚐到我們的薑汁餅、辣餅,那個是低經濟弱勢協會的媽媽做出來的,應該是朝天椒跟薑黃做出來的。應該還滿特殊的,只是口味上要再進步一些。
在我接觸社企當中,我發現社企他們成立了,但是他們沒有現金流,會產生所謂掠奪的情形,這一路走來還是希望在鼓吹新創或者是社創的時候,我們希望幫我們這一些真的已經成立了,或者其實還是叫有限公司,但是對外說社會企業的公司,也就是幫他們證明,這個是我的期許,謝謝老師。
早安,老師我想請問一下,當時我們在成立登記的時候,我們的會計師告訴我們必須要提撥盈餘30%回饋到解決社會問題上,但是那一天在社企流的夥伴口中說還沒有定案,那就回饋到現在目前因為會計師搞得迷迷糊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