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找重點去改變。
你們在臺灣的經驗或者是看見這個,要一直維持這一股力量跟推動的話,很關鍵、很重要的地方是什麼?
對,還不是合法的。很多時候很容易回到一個點,像有一些policy沒辦法改,然後就停在這裡,可能到中學或者是到一個點是真的沒選擇,我就送我的孩子去教育或者是外國就好了,就很像突然間停留在這裡,或者是如何推進下去。
回到有關於教育的部分,因為你本來是在家自學,你一直參與臺灣教育改變的歷程,香港最近這幾年也有一點公民力量,有家長成立的一些團體,因為這一些孩子在傳統的體制裡面沒有辦法成長,也有一些老師覺得在學校裡面有困難,然後自己跑出來。
剛剛你提到年輕人,讓我想到有關於青年參與在公共事務裡面,我們現在在香港運動裡面,看見很多學生的能量其實很大,可是怎麼樣讓政府——依照臺灣的經驗——知道那一些即使不是專業或者是年輕人,但是他們的意見也要收進去政府當中,讓政府裡面的人覺得他們的意見也很重要,這一些過程或者是機制你們怎麼用的?
這個要怎麼推?
我覺得很好,在學校跟前線老師,他們很願意有實驗跟嘗試的精神。
其實過去30年以來,走過教育改變的歷程,也給我們很多的啟發。
我們是中學跟小學。剛剛也邀請了臺灣的實驗教育中心的鄭教授主持來香港,
我們「教育燃新」也是一個團體,就是做教育創新的,我們現在也有在支持香港學校的老師,有一個培育,然後改變他們的想法,然後去瞭解世界各地不同教育的可能性,他們回到自己的學校去重新思考學生的需要,然後做一些改變,像課程或者是不同的教材,又或者是領域,他們啟動這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