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上我們又感覺我們不方便,也就是約教育部長去談,也不曉得這一個過程有什麼樣的管道,我們認為政委那邊協助,也很樂意表達媒觀想像跟在推動這一些問題的困境。
溝通的問題在於傳統上,衙門太深,因為所有的訊息,像現在都得要經過國教院,然後再到哪一個所,再到部裡面去,太冗長,所以每一次我們提一個意見,到底國教院有沒有跟我們反應上去,像現在說好了,有一個想像了,可是我們不曉得跟國教院接觸的結果,到底部裡面知道或不知道。
對啊!二十六萬的老師,有些不想學。
公視以前在做「別小看我」就是在講那個,那個已經停很多年了,如果現在108年要做的話,其實第一線老師就是沒有教材,像以前我曾經想過要把這一些教材,比如媒體素養教養有一些關於媒體內容的問題,可是我曾經很自不量力去要求這個能不能買版權,後來發現那個錢多到沒有辦法處理。
我在想的是,只要少補助一部電影,整個第一線老師的教材就有了。
文化部跟教育部有沒有可能來做媒體素養的教材?
又回到剛剛提到的思考素養,像台大的孫效智老師在推思考素養,讓學生去思考,也不必一步到位叫批判,但會想,老師給我們的不足,我們應該怎麼去補?我覺得這樣做很好。
因為大家都怕融入,真的到最後就沒有了,那時候是說寧願做成一科好了,一科就必須要教。
對啊!
因為老師不曉得該怎麼教。
就是您剛剛那一條路轉換就沒了,老師們沒學過,當然就迴避了,就像以前十三章、十四章,講到性教育就跳過去了。
不然會空在那邊。
但是您剛剛說的師培,我個人覺得很重要,要讓媒體素養進到師培的概念。
他以為網路只能來打電動、網路可以來攻擊別人。所以我覺得素養的落差是我們在整個思考教育很重要的一個問題,而不只是在資訊科技跟媒體素養。
所以其實現在的問題不在解決數位,是在解決素養,所以我覺得這一件事是,我們如此在意媒體素養,現在臺灣整體的發展,你如果到蘭嶼去,小朋友都用iPhone,用得比我還好的手機,可是他不曉得網路是什麼。
專業的機制建立,有什麼的機制?我現在沒有找到那個資料,我聽一個美國朋友說,當媒體出現某某人說了什麼話,可以把這一句話丟進去,他會告訴你這一句話出現在哪一個人的發言裡,或者是根本沒有這一件事,所以我覺得媒觀很樂意在這樣的機制裡面去找到我們可以跟行政機關合作的。
對,現在反而媒體沒有盡到責任,除了剛剛講的媒體素養,其實有一個努力是在專業、自律的這一個部分,我倒覺得從之前在新聞界的角度,我覺得這個應該也可以看如何跟官方做什麼樣的合作,因為總是政府的手還是會有人有疑慮,但透過公民專業的機制,其實我一直覺得假新聞是媒體的責任。
所以就是媒體如果有去查證,媒體的角色應該就扮演一個查證的角色,如果發現這個網路的新聞消息是不對的,就不應報導或應該進行澄清,媒體應該要來做這一件事。
然後裡面一件事是,應該責成我們以前在跑新聞,應該被要求所有的新聞資訊都要double check,現在很多是網路在流傳。我這樣講或許不太對,網路流傳是一回事,更嚴重的是,媒體就拿來報導。
當我們在思考政府的手不進來,大家至少要有一個共識,但如何透過公民團體來做這一件事,政府不應該事前審查,不代表媒體不應該自我要求,所以假新聞我反而比較在意的是公民團體來做這一件事。
可是現在的機制思考也沒有要事先審查,所以我才說媒觀這時候其實可以扮演一個很好的角色,像我們以前在跑新聞,查證本來就是記者的責任,記者回到專業跟自律的要求,其實像媒觀、媒改盟這一些公民團體,其實會站到第一線。
對於政府事先審查,我看過去一些討論,其實是對政府要做防止假新聞這一件事有誤解,因為政府本來就不應該事先審查。
問題是老師不懂,因此我覺得我們給一個很大的想像,也就是媒體素養拉到核心能力,大家覺得很好,因為不是一門課而已,每一個課都要,但如果老師都不會,學生就不會,就變成108年課綱九大核心能力的媒體是空的……
我認為融入比教更難,教是教材,可是融入要每一個老師都要懂媒體,像我也是說教學生用收視率,在數學課裡面去教小朋友用數學,然後順便告訴他說「康熙來了」為什麼不見了,收視率要會算,我就告訴他說收視率怎麼算,變成是一個數學題目。
現在不管是108課綱,已經把這一個核心能力變成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反推回來,為何在教程裡面沒有這樣對應的課程?如果現在培養的人,到108年整個落實九年的九大核心素養,沒有辦法融入,不僅沒有辦法教,更不知如何融入?
所以,後來我才一直要求師大要落實,好比課綱要這樣推,如果不懂媒體,你用資訊、科技或教育的人去教這個課,他還是會告訴他如何用word、軟體、上網跟找資料,但對於媒體到底是什麼,這一塊還是空掉的,因此後來師大率先推動教育議題專題-媒體素養課程。
現在變成是在第一線的教育人員並不懂媒體,因為我在師大就參與教育師培,師培完全沒有素養課程,因此在所有老師的養成過程,包括從小、國中、高中,到整個老師師培完成當老師,他們都不懂媒體。
我剛剛提到有關於資訊,因為核心能力叫做「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我覺得那個還是有一點不一樣,因為我一直在溝通這樣的觀念,因為其實媒體承載資訊,而資訊不等於媒體,所以那時我更期待媒體素養要拉出來,因為如何處理資訊、蒐集資訊,並不代表瞭解媒體;也就是說,現在很多在這樣的框框裡面是在講skill,可能要會拍、可能要會蒐集、找資料,可是媒體到底是什麼樣的角色與功能?媒體背後那一些運作的,包括意識形態的產製,恐怕我在實務上碰到都是資訊老師在教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然後一碰到媒體這邊就空掉了。
就像到醫院,不知道要掛哪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