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的認識是we near Taiwan,we can make Taiwan break the game。最後如果沒有人可以請曾政承,我們HKE來請,謝謝。
台灣暫時沒有任何一個政府部門負責電競小組,電競整個產業實在存在台灣當中,但我們如何把電競發展出去,成為台灣的特色?讓這個東西傳出去變成國際化,我們先不要說中國、韓國已經有的東西,我們先不講理想,我們先解決簽證、兵役及教育等等,如果台灣的電競環境原地踏步,之後只會帶來更大的損失。
我相信大家聽了這麼多的東西,都知道電競行業其實可以產生很多的就業機會,由低到高,其實有很多不同類型的人才在不同的功能,不論是幕前或者是幕後,是全球錄用率最低的公司,他們都會請最頂尖優秀的人才在培訓。
當然要感謝很多媒體關注電子競技,不過很多時候大家分不出電競選手及電競愛好者,很多人只聽到獎金、年薪超高,打電動就好了,而不用讀書,其實不是,電競可以發展到現在,不只是選手的努力,而是很多年輕人的支持,要是開發像很多的資金、努力,再配合這一個比賽,其實這一個電競俱樂部的選手,給他們好的宿舍、薪水、訓練及後勤,讓選手們有競爭力,可以把整個東西提升,這個是賽事的體制,有一個直播的頻道,像Amzon等,還有很多賽評等等,廠商支持有很多營銷的推廣,有這個大環境,各位媒體及官員都在關注,因此並不是你打電動強就可以賺錢,大家看到現在檯面上、報導上,剛剛施大哥提到的是多用戶去選出最頂尖頂尖的選手,他們都是從小小的社群比賽開始打區域聯賽,再打區域頂級聯賽,再國際的名額裡面去挑戰世界賽。
其實大家可以看到討論區裡面年輕人如何評論一些電子競技選手及不務正業的年輕人差別,其實他們都懂,這一些年輕人可以在網路上鼓起勇氣支持及發言,這一些東西我們不需要正視嗎?
很多人很努力,但成績打不好,可能沒有天分,所以他們的正確態度被否定,因此這一些人出來挺電競,因為這一些選手他們可以把努力、精確的東西被硬訂。
其實他們比我們更瞭解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遊戲,而不是沉迷,會玩電競遊戲是才能,而這個才能應該被認可。
我現在想要跟大家解釋一下,這個東西背後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台灣的年輕人這麼喜歡電競,以上的數據這麼誇張?華人比較傳統,我們都比較內向,過年是跟別人拱手,外國人是握手,這一代的年輕人非常優秀且善良,但社會有非常多的問題,大家都在面對,薪水不夠,別人看不見你,你也看不見前途,很多年輕人覺得根本不被重視,為了生活、為了戴假面具去做人,所以很多人逃避面試,躲在虛擬世界,因為虛擬世界人人平等,可以做自己,其實現在新一代的年輕人都非常聰明,比我、你更聰明,因為他們從小都已經接受到非常多的資訊,學得非常快,他們是台灣未來的棟樑。
2001年曾政承已經為台灣拿下第一個世界冠軍,把第二名的韓國擊敗,不過在2012年在訪問裡面說:「我只想要2萬元的工作。」他今天是一個貨車的司機,相較起輸給他的那個韓國人,現在他跟女明星結婚,住大樓,台灣還要把多少的優勢送出去?
十幾年前中國、韓國及美國等很多國家都已經在推動電子競技,已經把電子競技列為職業的運動員,身分與待遇與傳統的運動員並沒有差別,選手們可以因工作而去不同的國家,很多有意義、代表性的地方來進行電競比賽,包括e-Sports Stadium、他們的奧運場地,美國NBA、LINE final的stable sensor,我相信這一些大家都知道,在網路上看了很久,不過台灣呢?
大家可以看到所有國際大的企業,像Amazon、Yahoo、ESPN、Google、YouTube、FaceBook等等都在推E-Sport,而全球最大的投資基金的provideo都一定會有E-Sport在裡面,電子競技成長越來越快,其實騰訊最近已經把兩家最大的遊戲公司買下來,Garena在今年年初用了1,100億,連米其老師都開始用E-Sport,台灣在面對這麼龐大的市場,台灣還是選擇不理嗎?
電子競技有多火?其實可以看到NBA的總決賽,收看人數有3,000萬人去看,《英雄聯盟》已經有3,600萬人去看,報告有說到全球的用戶,其實很多的營收不能算在這裡,遊戲裡面推動電競活動所帶來的收益,還有電競俱樂部為選手們帶來很高的收益,剛剛說的單位都是用美金來算。右邊的圖大家可以看到,大家以為YouTube看得最多是音樂,但其實不是,其實是遊戲,在左上角其實是美國最火的電競節目跟其他傳統的運動比賽,獎金比傳統運動多很多。其實看直播,最多的是在哪裡?也就是我們台北。
謝謝主席,我是鍾先生,首先作為這一次公聽會的協辦單位,要跟所有的官員、媒體及學者非常開心出席今天的活動,剛剛很多官員都已經有提到什麼是電子競技,也就是由電子遊戲做體育運動,透過虛擬網路的架構來對戰,都要考驗選手們的能力、天分,配合他們的眼睛、手的協調,要有很多訓練單位、分析師去support他們,打電動必須要有這一些元素,電競就是給這一般年輕人很正面的態度,如何可以把他們從現實與遊戲拉開,就像我今天在打NBA,但我打但求,而不是打NBA,NBA有明星的包裝等等,可以把整個環境提高,把這一個謎思帶回去,所以電子競技並不是不正業、逃避現實的年輕人作為一個遮口,我相信教育部推廣可以把這一些東西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