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我每一天還是騎摩托車上下班,我也是機車族,我也是跟大家一樣,我有時候也會希望或者是喜歡直接左轉,但是我不敢,我在這邊提出我的看法跟各位分享。
如果要討論個案,這也是個案啊!我們要討論的是通案,也就是大部分的案件,要討論到今天四點都討論不完,因此必須要考慮到剛剛所講的三個討論方向,大家平心氣和討論,我也是用路人,我也會搶快,並不是我今天有是等級比較高的駕照就怎麼樣,並沒有。
沒有關係,行人穿越了斑馬線,你覺得有路權嗎?你覺得他會停止嗎?如果大家都不停,撞到,誰有事?是行人有事或者是車駕駛有事?這個都可以討論,實務上都是這樣子。
我們在討論這一個問題也要考慮到一件事,我們在交通規則當中有,快速車不管是撞到人或者是車,不管是否遵守交通規則,都有一條罪,那一條罪叫做「應注意而未注意」。
為什麼?因為是我的死角,在我的前面,不管車速多少,第一時間看到可以反應,但我要看到的時候,是我要跟他平行或者是快過去看到的時候才能反應,這時我反應的能力夠不夠?這也是一個問題。
第二,有關於多車道的轉彎,我並不是幫交通部講話,我自己也是用路人我自己也知道,內側是快速車道,外側是慢速車道,這個是基本常識,不管是快車或者是慢車,如果是快車,像多線或者是三線車道來講,如果開在中間,如果旁邊開了一輛車稍微在前面一點,但突然間有一個人或一隻狗過來,你覺得誰會撞到他?覺得左邊的車會撞到的請舉手?(沒有人舉手)中間那一輛車會撞到的請舉手?(沒有人舉手)也沒有啊!大家都很厲害,我跟各位報告我可能會撞到。
如果突然產生反不及的情況下,是誰倒楣?大貨車、大客車基本上是來不及反應就會撞到,但其他的呢?所以如果可以克服現階段大部分車輛的剎車性能,可以達到一定的標準成立,如果沒有辦法,我們就要另外思考,這個是我所要表達的。
另外,鈍重性的問題,大家看到路上的大貨車或者是大卡車,前面亮四個燈或者是三個燈,敢不敢在前面?我相信不敢,各位一定聽過煞車的聲音,會不會覺得很可怕?會。
如果要把重型車的剎車性能全部提升到一定的水準,剛剛這一位先進講的是可行,並沒有問題,你要先把這一個問題克服,克服之後才有下面的議題產生,現階段沒有辦法克服的情況之下,必須要針對現實的狀況而討論,這就是用個案來討論。
既然有先進講到重型車的狀況,我必須要回應一下,沒有錯,在國外的設計上,或許達到煞車性能就可以馬上停止,但是我們考慮到交通安全及規則上,是以大多數人為原則,並不是以個案為原則,如果以個案為原則,大家都可以做。如果以大部分的人為原則的情況下,那要考慮到大部分的人,因此要注意到「大部分」的人。
我們在交通安全宣導裡面有聽到,我想大家耳熟能詳,「搶快七秒鐘,慢一點,七天回到家」,回歸到剛剛所講的,我想這與當初兩段式左轉設立原則有關,這是相鏈結的,以上是我提出三個討論的方向,提供給大家參考,謝謝。
我要講的是,輕型機車跟重型車輛活動靈活度的差異性,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為何機車的兩段式左轉會影響到我們討論回來安全性的問題,為何要強制性規定兩段式左轉。
如果各位有騎車、開車經驗的,你可以很明確(知道),這並不是公斤跟公斤的問題,而是在於「E=Mv2」的問題,我們知道質量跟速度就可以造成動能。
有機車駕照的請舉手(全數),有小客車駕照的請舉手(四分之三),有不管是小貨車或大貨車駕照的駕照者請舉手(兩位),有大客車駕照的請舉手(只有我一位),聯結車就更高級,更不用講。
第二個討論的方向是,同向轉彎跟對向轉彎不同點在哪裡?也就是剛剛跟各位所討論的,我們有車種分流,這個是可以討論的,不是左轉,車種的分流並不在兩段式左轉的議題中,這個是開放路權的議題中。為何有一些路段可以左轉?這個是同向跟對向轉彎的不同考量點。
第一個是機車兩段式左轉設立的原則,原則是什麼?兩段式左轉只有三線道以上才有,還有一個是重要路口的部分會設立兩段式左轉,一般來講他們只有兩向的對向,一般是沒有兩段式左轉的設計,因此原先兩段式左轉設立的原則是什麼,我們要先探討出來。
我在這邊比較斗膽提出三個討論及方向給大家一些參考:今天的主題是解除機車兩段式左轉的限制,這個限制的用意在哪裡,我必須考量幾個因素:
因此,在討論提綱上的四個部分,不管是教育部分,像從小學一年級或者是從幼稚園一開始到現在,馬路三寶還是存在,並沒有少過,而且大家都知道,問題還是有啊!其他討論的方向,像標誌或者是安全的部分。
我覺得上面討論方向都是最基本的,我知道台灣很多號誌的設置並不是單方面的交通部或者是交通單位的立基點,很多地方是為了地方民意而設置的號誌,可以常常看到道路上短短的一百公尺中有三個紅綠燈,怎麼來的?我相信絕對不是地方政府錢太多而設置這麼多的紅綠燈,其實是妥協之下所設置的,這個是妥協方面的問題。
政委你好,各位先進大家早安,我是中華民國汽車貨運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我姓趙。很榮幸今天被邀請來參與這一個座談,不好意思,剛剛路上有一點耽擱,我不禮貌,請各位多多見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