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歡迎您到我們那邊走走。
我們再check一下。
談的這個東西裡面有很多可以加強,也可以發展,我覺得滿好的。
我們今年有一些工作坊甚至有一些競賽等等,可能到時再邀請您來參加。
所以應用性,可能還是要再去想想看,我們最近也一直在請教這個東西怎麼連結、怎麼去應用,不會停留在一個名詞而已。
等於這個是今年具體的計畫,除了剛剛所談的聚眾談或者工作坊之外,這個具體的計畫。
我有一個疑問,您談的合作社也包含信用合作社嗎?
而且我覺得基本上還可以opposite,它的行動力、能動性並不是在基地本身。
我覺得未來在這邊舉辦,或者是一個實驗的概念,我們往外面去發散,他們也可以談。
其實去年部長有談到去年的思辨之夜,就有說明希望明年是在這邊辦,上次思辨單位也跟我們很簡單聊一下,他們就在談一個年度的議題,我們建議假設在這邊舉辦的話,我們非常有興趣的題目是實驗或者是lab的概念,這個也是很大的概念。
我覺得必須要有一個社會的基礎,也就是跟政府討論這一塊基地需要怎麼樣,這個是我們的期待。
這個部分也可以連結到未來所謂得標的團體,我們可以跟他們一起合作,他們也要辦這一些活動,我們可以跟他們一起合作,把它整合在一起做。
鄧英志教授是我們的顧問之一,因此他也會帶一些工作坊,我們希望就像聚眾談,我們有一個工坊叫做「城市工坊」,也可以用那樣的方式,我們是固定式的,變成常態性的,然後貫穿後面幾個月。
這個master plan對基地來講是最重要的計畫,也就是公共建設的發表,到時文化部會有一個標案出去,找外面的團隊來協助規劃,但是我覺得那個社會的參與,大家的討論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文化圈,還有社會更廣大不同的團體。
我們回去再討論。
聚眾談我覺得是短小精悍,可是當它整個連結在一起,其實形成的論述力量或者是行動力量就不可被忽視。
對,有兩個方式,也就是一個議題很快做出來很切題、即時的talk,另外一個是系列性,也就是有某種議題talk。未來在園區裡面,就是在實驗場域裡面,其實活動會滿多的,也就是會有國際研討會、國際論壇、很多的工作坊;當然也會有一些展覽演出及放映。
這個倒是有,我們預計在8月有記者會和國際論壇,那個就是正式的會議,部長一定會來。
這個是我們的團隊來規劃。
是不是告訴文化部?
但是你們都完全完成了,是不是?
士傑是我們更近的鄰居。
其實我剛剛的問題不只是付費的問題,還有使用執照,不曉得在這邊是怎麼樣進行的。
這個也是我們在想,未來若有coffee店,我們不可能收費,或許是用donate。
因為我們這個也是跟龔卓軍老師想今天來請教的,對我們來講是滿困擾的,因為未來這一些,不管哪一棟使用的話,當然經濟部就是這樣做的,我覺得文化部當然也會希望更小心一點,我們是想同時馬上6月開始活動。
真的嗎?
什麼時候拿到?
所以事實上我們在發展組這邊提出來的計畫有一個大項,也就是希望可以跟你們合作,甚至我們剛剛在討論龔卓軍老師會規劃聚眾談。
我們把它變成一個驚嘆號,希望N可以變成驚嘆號。
「2+N」是一個問號。
就是這五個實驗室你都很清楚?
很可能那一棟樓是大家共享的接點,然後再進到園區,這個是很briefly的規劃,我覺得文化實驗室當初部裡面希望就是一個lab,所以現在的規劃,我不知道以前唐鳳……
未來其實有很多要建置的,我跟龔老師也在想我們進來的那一棟的一樓,我們也覺得應該是很friendly共享、共治的,或許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引入大家一起規劃。
目前大部分的區域還是必須要做一些調研,但是我們今年會有一個計畫,預計先動建國南路這一側真的可以用的這幾棟以及圍牆,現有的圍牆我們還沒有能力全部打掉,不過我們會做一個藝術圍牆計畫,找藝術家改造圍牆。預計先透過圍牆跟幾個節點的微型改造,改變現在的氛圍,引導民眾走到我們這個基地,將整個基地串聯起來,這個是第一步,在外圍的空間上,看怎麼樣做到互動的連結,這個是在空間上的佈署。
另外想要跟你分享一下我們正式對外的名稱,叫做「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它是一個領域的概念。英文當然是「Culture Lab」,就是作這樣的簡稱。
未來在空間上,也要針對人怎麼進來、活動怎麼產生,另一個是我們在裡面要做什麼樣的實驗,要怎麼樣讓大家能夠一起engage來整體規劃。
就空間的部分,我們也覺得其實遲早要被打開,或者是目前還沒有能力打開,之前我也聽說你們的困擾,因為有時找不到入口。
對,覺得很棒,非常多元、開放,分享式的參與精神應該帶到全區,因為現在大的區域就開了兩個小口,一個在社創中心這裡、一個是我們那邊,未來如何共同擘劃空總全區與大家共享,我覺得這個很重要,今天從很簡單的拜訪開始,然後等一下一起聊一聊。
我們經過好多次,有到下面去看過。
一直要來拜訪,但是很多事情都耽擱了,所以今天其實是一個比較輕鬆的拜訪,我們是在園區裡面的鄰居,園區就像是大家庭,看看有什麼部分可以合作,也可以請你這邊一起參與,我想這個是最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