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家是指之前自付額調整的訂單,那不是問題,我們現在這上面的是所有現在目前2,000多家訂單的核銷部分。
因為一張是6萬元,那個是2萬至3萬,所以將近是1,000萬的金額,這邊來講的話,如果是第一期撥款的話,是可以處理的,政委剛提到是用人工處理,我們可以考慮採這方式處理。
不是這200張。
現在的問題是,前面要產生的領據跟介面,因為跟軟協溝通滿久,而且要串到會計系統所以前面這塊大概都已經準備好了,而是現在關貿這塊的介接,最近才把流程談清楚,但是他們開發的時間要25天以上,因為有滿多的頁面,而且分三個流程,像供應商的請款流程,還有相關文件的確認、到後面的撥款流程,分三個流程都確認,才可以到軟協的會計撥款。
對,只是做帳的紀錄,讓它不能篡改而已。
就是不能篡改,像帳本、發票跟放款的存證,只是做這三塊,他沒有做得很複雜。
先跟長官報告,其實有三塊,我們先從後面做,當時blockchain是跟中信介接,軟協這邊的會計系統,原來比較舊,現在更新了,現在是用正航的系統來處理,後端都用好了,現在是前面訂單的核銷,需要包含的領據跟表單,這得從關貿的後台來產生,因為我們只有訂單清單,把訂單清單集結後產生請款的領據,並附上核銷所需的文件資料,也就是這些資料都符合、軟協審查ok之後,才會放到軟協的會計系統。
在7月26日之前,我們本來是有280幾張,但是有一些後來還沒有簽約的,所以全部調整了,所以最後只有200張訂單需要做比例上的調整。
第三個,可能跟信用卡會有一些額外的費用,這是要洽談之後才有辦法估算到時間與費用的部分,以上。
第二個,農民的補助對象,其實有滿多的資格認證,這部分有跟農委會討論,他們手上有一些農民的名單,如果有需要的話,未來可以兩邊透過名單拋轉來確認身分,而這塊會需要額外再討論一下。
不管是選擇階段一或者是階段二,我們都需要有跟財政部財資中心進行資料串接,第二個是資料的使用管理規範,這塊如果可以有長官出面來作協調,我想應該會加速這個時間。
但是不管是階段一或者是階段二,都遇到同樣的困難,也就是剛剛提到,我們在稅籍資料的部分,缺乏負責人身分證字號的資料,目前只有財政資訊中心有這樣的資料,所以需要做洽談跟資料串接。剛剛談到如果階段二的話,其實還必須考慮信用卡或手機,這塊後續還要洽談相關的費用或是資料的串接時間。
第二個,我們只需要調整一小塊的內容,三個禮拜就可以作完調整。但當然還有相關的優缺點,像自然人憑證還是需要插卡,我們想像比較完美的情境是中小企業的攤商可以用手機就來處理,這個就要花比較久的時間。
第一個是我們其實目前有一些公司,雖然有工商登記,但沒有申請工商憑證,透過這塊也可以來申請。
如果這樣來討論的話,就會發現要擴大多元認證的話,做到比較完美的階段,可能需要三至四個月,這邊不包含跟其他相關單位的串接,但是如果希望在9月能夠有初步的調整,有一種方法是把現在的內容先不作其他的大變動,但增加了自然人的憑證方式來作認證。而這有什麼好處呢?
第二個,在身分認證的部分,剛剛談到三種,像自然人憑證、手機及銀行開戶的這幾種,這就會有相關不同串接資料的工作天數,預估約需三個星期到兩個月不等,一旦遊戲規則跟認證方式之後,其實整個系統功能會分四個,從供應商的解決方案註冊、選購到核銷,其實都要相對應更新跟調整,這邊是需要三個月的程式設計的撰寫,當然內容也是一個,解決方式也有調整,至於核銷方式就不建議有所差異。
另外謝謝科會辦上次讓我們做自付額比例的放寬,當遊戲規則一旦調整的時候,我們其實會有六個構面要思考,包含第一個的機制當中,相關的法規、文件、授權的契約,這些全部都需要更新,這是第一個。
尤其在平台上的資料,只有公司的名稱、負責人的姓名,並沒有負責人的身分證字號,因此這個部分就會變成如果這一條線沒有串起來,即使跟信用卡公司或是跟手機認證的話,都沒有辦法認證有效的身分代表,這是現在目前認證技術上,等一下可以討論的議題。
在技術的部分,目前工商憑證這塊都已經串得很完善了,包含從商業司的工商登記資料,到財政部的稅籍資料,甚至從平台串接到電子發票的這些資料,其實都已經串好了,但當時在跟中企處的融資服務平台只有授權工商登記,如果未來是要針對這些攤商或者是更小的農企業,可能只能採用自然人憑證、手機,但1現在還沒有串接起來。
因為會有不同的單位參與,因此包含後台的管理權限也同步要擴大。然後在規格跟方案的部分,甚至價格都需要微調,讓小微企業或攤商比較容易選擇,甚至有服務商跟供應商來作顧問,也就是手把手教導,讓小微企業可以容易上架與選用,總之還是以中小企業的需求為考量來調整發放流程。
第一,在流程的部分,過去我們其實是走工商憑證,而且除了要確認申請者的資格是否有符合中小企業之外,就必需透過工商憑證來選購,並且是跟供應商簽訂B2B的買賣契約,以及後續做線上撥款跟核銷審查。但是如果針對只有稅籍登記的小微企業,大家可以想像,攤商比較容易使用手機、不可能擺一台電腦在攤位上,那是不是有一些更簡便的方式來處理?目前市面上有可以透過自然人憑證、手機、信用卡等三種方式的認證,再加上本身的統編跟其他的必要文件來綁定。
所以在原來雲市集1.0的做法下,我們思考因為對象不同,例如牽涉到主管機關(如農委會)的不同,是不是可以類似做子系統或者是分館的概念,針對這個TA來重新設計整個的申請流程與補助發放、產品採購等機制,讓它自對小微企業更友善、更容易申請,因此若要做到2.0的話,其實應該是比較完善來作不同構面的分析,所以接下來會就三個議題來作說明。
另外,還是希望不要感覺是免費的,免費的其實是最貴、不愛惜,所以我們建議還是要保持1比4的自籌比例,因為對小微企業來說,對於這些解決方式的需求度,可能比較需要單一價格,甚至是金額比較低來作一次性採購的解決方案,不需要讓他有選擇障礙權,也就是有比較容易選的解決方式,甚至是手把手的教導。
如果增加稅籍登記的小額企業,我們考量的是,只有稅籍登記或是農、漁身分的部分,如何來作身分識別與資料串接。第二個是從User Centered的角度來思考,那些攤商的數位程度比較低,是不是不需要插卡就可以作點數的申請跟使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如果要做得比較完善的話,我們其實應該從整個申請流程、提供解方、使用UI及UX的這些介面,都應該要重新設計與整合思考,因此在遊戲規則的部分,我們也想了一下,包含疫苗預約或是今年在報稅的時候,其實有非常多雙認證的方式,如果針對小額企業,是不是可以用稅籍登記加負責人的字號來作雙認證的身分識別的一種方式。
統一編號是我們目前稅籍資料裡面唯一可以作身分的認證,現在雲市集都是透過這個來作為點數的申請採購與簽約,目前整個系統已經完成了供應商上架、產品的上架、採購、訂單及營運報表的功能,但是後續還有一些核銷跟評價的功能,還在陸續開發,這部分我們預估是40個工作天,包含測試的話,大概預定11月1日正式上線。
政委好、執秘好,中小企業處這邊報告雲市集企業認證的規劃,我們當時在做雲市集的時候,主要是符合中小企業的認定標準,這邊大概是有149萬1,420家,主要是以有工商登記的中小企業為主,但這裡必須要考量是否具備公司的身分認證代表,所以當時才會用工商憑證來作電子簽章的issue,現在如果要擴大發放對象的時候,也就是這裡面是沒有工商登記,可能只有稅籍登記的小額企業,像攤商或者是一些農企業,目前查了一下,稅籍登記約有18萬家,如果要把點數發放的對象擴大的話,大概兩邊差異是這樣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