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車用光電有十幾年的時間,我的感覺是,我們不要走主系統,走周邊的系統,我想這一些就夠臺灣吃了,臺灣不一定吃那麼大一塊,臺灣並不太大,我們吃這一塊就足夠了,不然我們跟人家雞蛋碰石頭會很辛苦,也許我們並不是很直接談無人駕駛,但是我們是從旁邊談。
光有HUD沒有用,要如何控制這一個螢幕?要如何透過你的手當滑鼠?你要想辦法,把這一個東西納入,這個部分我們可能有機會,這個是最新的,像現在的BMW發明了全球的,就是在2020年要有100萬顆,像現在很多Tier-1,他們現在在全世界找,BMW開出第一張。2020年你有沒有辦法進入這個領域?你有沒有辦法提供這一個ToF?這個是我們的機會。
每一部無人車就是要做每一個系統,這一些我們比較有機會,什麼機會?就像Tier-1,我剛剛也有講GOD,我剛剛有講了那個臺灣滿成熟的,因為投影機、光學的部分做滿多,並不是把它搬到車上就變成HUD,還要經過一個過程。
(簡報第8頁)我不曉得各位有沒有看過這一個成品,這個是四年前Mercedes Benz發表的概念車,其實是為了未來的無人車發表,如果有無人駕駛車,你要做什麼?不用開車,你是在玩手機嗎?手機的螢幕那麼小,有什麼好玩,就玩大螢幕,他把擋風玻璃變成一個螢幕,就用投影機的HUD的抬頭顯示器,這個已經滿成熟了,這麼大的玻璃、而且那麼遠,總不能用手去觸摸,而且這麼擋風玻璃要測試也很麻煩,因此用手去辨識,這也是我們可以思考的。
尤其是日本人,他們一直著眼在這一塊,但是日本人到目前也沒有辦法突破,如何能夠有一個很好的處理,讓水滴滴上去會消失,而這樣你就會解決這一個問題,當然這一個問題很難,中央大學的李教授跟我說如果解決這一個問題,可以拿到諾貝爾獎,也許有機會,我覺得這一個機會我們可以考慮,這個是我們可以做的。
(簡報第7頁)我們從周邊來看,我們看過很多無人駕駛的影片,有兩個前提,都是大白天、風和日麗,你絕對沒有看到下大雨、霧天的演練影片,為什麼?我問那一個Mobileye的director,他說沒有辦法,只要下雨就會這樣,雨滴在上面要如何辨識?你的軟體再好都沒有用,因為看不清楚,因此如何辨識?
這麼多場中在等你,很多都跟無人駕駛有關的,每一家的來頭都不小,想一想我們的機會到底在哪裡?我們是生意人,我是要賺錢。
(簡報第4頁)我們要做無人駕駛,有,這一些都可以做無人駕駛,這一些都有關,但是要怎麼做?而且是要打世界盃。
(簡報第3頁)這個是我最近看到很不錯的資料,無人駕駛有這麼多系統,我們看到一個很玩好的地方,看綠色的部分就好了,相機、雷達都是綠色,這兩個加起來都是綠色,Lidar也不做,但是很貴,我想華創很清楚Lidar是算幾萬美金,一部車還沒有2萬美金,一個Lidar就要3萬美金,怎麼裝?而且一台還要裝兩個,怎麼裝?不可能啊!所以我覺得這個才是我們要思考的地方。
很多展覽到CAS的時候,每一年很多人在那邊比賽,這都是汽車電子廠的大城的奧林匹克。
我想無人駕駛裡面需要什麼系統不用講,業界很多先進都比我清楚。
第三,我們要考慮的是,無人駕駛的主系統,我們到底有沒有機會?很多找我們的教授,一個教授帶兩個研究生,他們也說要做ADAS,幾個團隊找一找說要做無人駕駛,並不是這樣的概念,這絕對不是我們可以思考的模式。我們要找的是我們的機會到底在哪裡?我們能不能從其他的次系統,人家吃牛排,我不一定要吃牛排,牛排旁邊的羅松湯也很好喝,為什麼要吃牛排?因此,我今天討論的會比較偏向這一個部分。
像剛剛有提到瑞昱,做車用的Ethernet,做了幾年啊?很辛苦啊!然後我今年到Suzuki,問中央研究所裡面的人什麼時候要用AVP,他說:「可能2020年以後再考慮。」,瑞昱已經燒了那麼多錢,還看不到後面。所以,不能說今天來做IC設計就來做車用,並沒有那麼簡單,不是這麼一回事。
第二,很多人的觀念是做IC設計,因此就去做汽車的IC設計,如果是做通信的,就做車用通信,如果是做鏡頭的,像謝金河說:「一個手機只是2個鏡頭,一個無人駕駛是36個鏡頭。」,他亂說,我做了15年都不敢這樣講,那是兩回事、完全不一樣的事,車用跟一般的真的不一樣。
第一,剛剛聽到大家在講,不管是法規或者是場域測試等等,我們看到的都是美國怎麼樣、日本怎麼樣,我覺得可能要稍微調整一下,因為臺灣的駕駛者沒有像美國跟日本那麼守法,所以法規跟測試要稍微調整一下,跟人家不一定一樣。
我有幾個要提醒政府的:
我想到一件事,大陸號稱最有名的汽車電子叫做「航盛電子」,一年多前因為中央研究所的所長是我們的客人,所以我請他吃飯,我請問:「你們在大陸裡面佔了多少百分比。」,他說佔不到1%,我說:「你是最大的,你佔不到1%整個汽車的大陸市場?」,他說:「沒有辦法,我拼輸人家,人家的專利都比我們好。」,所以大陸一樣,很辛苦,國際大的Tier-1很辛苦,因此我今天是要從這個地方來談。
再者,剛剛法人談到的是臺灣如何製作電動車或無人場域,但是對我們來說不能講,我們不能打臺灣的區運,我們打的是世界盃,因為不走出外面的話,臺灣就這麼大而已,而且臺灣政府也不能開標說就只有我們能做、而外面都不能進來。
剛剛很多法人跟我們談的,跟我們業界不太一樣,因為業界談的是如何花錢,而我們業界談的是怎麼賺錢。
英特爾拿了將近5,000億買,如果我是英特爾,一個人我花10億元去挖角Key person,也才花了3,000億而已,為什麼要多2,000億,我這兩、三個禮拜在想這一個問題,我問他,他說:「因為我們有很多專利,而這一個專利挖不走。」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思考,不管是綠能電能或者是無人駕駛,我們有沒有專利的優勢?如果有的話,有一天,我們的報紙會寫「臺灣某某公司被某個公司買走,花了163億。」
主主席、各位業界先進大家好,幾個禮拜前接到這個指示跟大家分享,我就在想要講什麼題目,剛好在幾個禮拜前碰到Mobileye的director來臺灣,大家都知道賣給英特爾153億,我就問他:「你們為什麼比人家好?」,他說:「別人做95%的辨識率,我從95.1%、95.2%……一直做,做到99%,所以比別人好。」,我又問:「你們公司全世界有多少人?」,他說:「大概600人。」,我想一下600人扣除助理、行政人員、總務,Key person大概是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