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接著是選手退役後的保障,因為電競選手的生涯比較短,平均都二年至四年而已,跟一般的職業運動來說相對短很多,誠如剛剛所說職業選手的年齡多半在17至25歲,一般年輕人會接軌的時期,所以為了投入電競這一塊,我們相對要捨棄很多的東西,例如是一些就學的機會,甚至是培訓工作能力的那些機會,所以政府如果能夠幫忙,協助一些職業電競選手退役後的轉型,例如轉移到相關的企業工作等等,一定可以讓很多人義無反顧投入這一個產業。最後謝謝大家、長官及媒體願意為電競這一塊發聲,謝謝。
第二,有一些具有潛力的選手投入這一塊的問題,因為我遇過幾個很有潛力的選手想要投入職業選手的訓練,但因為家長的反對、阻撓,通常是暑假一、兩個月去試一下,如果一、兩個月可以代表台灣出國拿到很好的成績就允許打,但如果可以在世界上為國發光、發熱的選手,怎麼可能一、兩個月就可以培養出?甚至很多家長依然認為電競是玩遊戲、是浪費生命的活動,所以很多家長對於小孩子要投入都直接拒絕,因此我們認為電競選手需要一個名字及身份。
台灣職業聯賽在打季後賽的時候,我還要面臨研究所的面試、備審資料等等,甚至到現在還要煩惱研究所的論文,就是沒有辦法專心去訓練,因此我希望有關單位可以幫忙,如果可以讓現役的職業選手有條件延緩徵召的話,不用一邊跑學校又一邊訓練,這樣可以讓我們的訓練得到很大的成效。
我第一年當選手的時候,我是一邊讀、一邊打比賽的,那個過程很辛苦,因為一邊要安排畢業製作,還要一邊訓練那個壓力真的很大,練到一半會想說學校什麼事情沒有完成,是不是會被退學,因為沒有學籍,會收到兵單,所以壓力很大。
第一件比較緊迫的事情就是兵役及學籍的問題,因為選手年齡比其他運動選手較輕,世界賽的年齡大概是17至25歲,在台灣是面臨兵役的年齡。為了投入這一塊,所以必須花所有的時間在訓練上,自然比較不能一邊兼顧學業,所以多半是靠著學籍卡著兵單,因為所有的培訓及努力都白費了。
主席、各位委員及現場與會的所有來賓大家好,我是現役的職業選手,「丁特」是我的綽號,我是薛弘偉。我從亞洲地區的職業聯賽已經是職業選手,一路打到現在,在台灣地區聯賽也是年紀最大的選手,說一下這幾年來選手的心聲及困境,希望現場的長官可以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