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給我們一個圖像嗎,在你想像中,希望開放政府帶給人民的畫面?除了鼎泰豐以外。
開放政府的計畫呢?
你剛提到隱私的部分,如果跟其他國家開放政府開放資料比起來,比較相近或參考比較多?
下一步的目標,Open API?
所以是透過透明慢慢累積信任?
回到主題,你覺得你參與的開放政府和開放資料的優缺點?
你提到圖表,網站上圖像視覺化是希望讓更多民眾看到?
最多的人索取的資料?
你認為,民眾對於開放政府或開放資料的了解度有多少?
最後回到開放資料,以你的角度來看,一般民眾對開放資料有沒有什麼誤解或錯誤的印象?
我本來想請問你知道data.gov.tw的使用者有哪些人?
那如果本身就沒有數位工具的人呢?應該還是有很少數人無法連上網路?
討論到數位落差,開放資料、開放政府,比較容易受惠的是懂得使用這些工具的民眾,要怎麼消除?我看到有舉台北市社會住宅的例子?
所以就您的了解,如果他們不想開放…
有這種例子嗎?
他們本來就不會提的意思,是你也無從知道他有這種心態,還是抗拒?
比如說,假設上級長官覺得這是趨勢、我要開放,但我身為公務員,我心裡可能會抗拒,或是我會擔心。
我要問質疑的部分,好像金魚缸,你把公務員放在金魚缸,更多監督讓公務員表現得更好,因為他們覺得民眾在看。但會不會讓他們更保守,因為怕出錯,有防禦性的心態?
另一派學者說法是民眾對政府有更高期待,到時候失望越大。
不擔心這部分反而會暴露政府缺失,你認為反正開放是一件好事?
你的意思是就算有蟑螂也沒關係?
有些說法是這樣更容易暴露政府施政的缺點?
您提過多次透明廚房的概念,像鼎泰豐廚房,還有你們拍了透明火鍋年菜的影片。我好奇國外文獻有類似比喻,理論是當你可以看到資料,看到政府決策討論的過程,你會更加信任政府嗎?會不會有反效果?
我喜歡零檢出的比喻。Open data、Open Government,開放的界線在哪裡?
你提到所得級距案,你們在決策時遇到最大的爭議?
你剛提到隱私的部分,要怎麼平衡隱私與公益必要?
所以行政院也沒有特別針對這部分要你們評估?
所以這樣也很難看出你們投入的資源,後續產生的效果怎麼評估。
所以沒有辦法明確歸類,看出他的規模。
應該不是更新系統,我本來想知道data.gov.tw上的資料,你們總共投入多少經費?
有具體的數字嗎?
定期整理資料的預算規模是多少?
開放資料聽起來是滿有意思,他的知名度似乎沒有那麼高,民眾可能不知道有些資料他是可以拿到的,要怎樣讓更多人知道?
但會不會想說開放這些資料,讓更多民眾知道有這些資料索取會更好呢?
你有處理到怎麼提高使用度的過程嗎?
所以你們沒有特別對使用者作調查?
如果分析後會更了解他們需求嗎?
使用者部分是一般研究者很好奇的部分,國外研究提出問題說,因為這些資料都是放在網路上給民眾下載,有一個弔詭之處是較難去追蹤,或知道使用者是誰?
Data.gov.tw比較熱門的部分,我覺得滿有意思,第一名當然是不動產,跟現在房價有關,後面幾名跟勞工體檢有關、中文標準交換、中央機關代碼。以我的角度來看,比較熱門的資料聽起來比較像是公務員會去使用,而不是一般民眾會去使用的資料?
我看了一些文獻資料,畢竟回到政府背後想法來講,我開放政府資料,一方面是把資料還給民眾,一方面我也是希望這對民眾有益,當然也希望民眾會因為這樣受惠後對政府、印象表現有所加分?理想上…
這兩款的爭議,具體的例子?
哪類資料是不開放,除了我們提到政府資訊公開法規範的以外?
所以並沒有所謂的政治考量?
對,可是變成說那些資料優先公布的話,你們並沒有考量的過程嗎?
聽起來由上而下過程,聽起來你們沒有一個準則決定哪些資料開放或不開放嗎?
這問題我應該問國發會嗎?
那怎麼克服這兩部分?
開放政府來說的話,我看到過去的報導提到公務員的心態比較保守,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我的意思說,如果拋開評比來說,你當政委是要推動開放資料?
好有趣的比喻,我想問當你考高分的同時,還是會遇到競爭和阻礙。推動開放資料的時候,比較大的阻礙來自內部還是外部,還是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