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才知道怎麼串接起來,因為本來寫的是比較少的虛擬數位這一塊。謝謝。
謝謝政委。
您有主持的片段都有?
可負擔,親近性就高了。
我們希望用比較淺顯易懂、好消化的方式,把這些科技跟數位的概念介紹給觀眾。
數位、晶元、晶片跟整個數位國家的概念來串接,這樣是不是好一點?
還會有很多新的、虛擬空間出現就對了?
所以在整個 Web3 的概念裡面,如果用元宇宙來看是區塊鏈,但是如果假設未來大家拋棄不太使用,但是還會有很多不同的?
所以以後不會有什麼專利,比如商標權打來打去,傳統的科技產業,像鎂光燈都不會有,反而是希望別人來賦予你新的意義。
聽起來這個會影響未來整個生活滿大的,我們如果講臺灣的企業、產業,是不是應該要提早布局,有哪一些是可以先搶得先機的部分?
會不會哪一天虛擬的房價影響到實體的房價?也是有可能。
因為是不同的空間、不同的規則,很難相容或者是討論出一個規範出來。
Web3 遇到最大的困難跟挑戰,與現實生活的通路是什麼?
或者是個人的空間?網路的空間?
其實是兩塊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是 Web3 可能是一些資安。
對。
就像剛剛政委所提到的元宇宙挑戰並不是水電,我們就會很好奇他的挑戰是什麼。
這個是紀錄片大概的架構,我們撥出的時間是明年 1 月,12 月可能會有記者會的部分,長度是一個小時,撥出的平臺除了三立之外,還有天下雜誌、Line TV,我們先寫了一個這樣的架構,但是很像缺少一塊很重要的,也就是今天特別來跟政委請益,也就是元宇宙這一塊,尤其是數位人才。
再來,我們談到想要打造永續科技島會是在哪裡,可能會是在水或者是電的部分,另外還有一個挑戰的部分是在人才,因為很多科技大老都跳出來說他們很缺人才,可是臺灣這邊可以供應上來的人才,可能不見得有這麼多,所以每一家的科技廠,現在田野調查,幾乎都有跟台清交跟國立大學合作的部分,就可以知道他們求才若渴,這個是第六個部分。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在太空的部分,我們看到低軌衛星或者設備的部分,其實是需要晶片再深化跟前進製程的部分,所以整個太空的商業戰當中,臺灣站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臺灣的廠商布署跟國家的政策其實也都要逐步跟上。
第三個回合是未來,也就是晶圓、晶片未來會對我們去哪裡,如果要搶下下一個三十年、四十年榮景的時候,我們希望著重在哪一些產業上,我們抓緊晶圓、晶片的東西,可能是電動車的產業,因為現在傳統的汽車需要的晶片數跟未來的電動車需要的晶片數是不同的,所以在車用晶片這一塊再往前掌握研發的技術,或許可以掌握到下一個世代關鍵的技術。
第二個部分,我們與它的產地,像晶圓、晶片產出的產地有什麼特色之處,臺灣算是製造的產業鏈,影響有多大,竹科、南科在國際上的地位影響到臺灣人有多少,這個是第二個部分。
因為名字很重要,所以我們之後會再調整這個部分。我們可以看到主要的深度影片架構,就從晶圓誕生開始,我們一直講晶片荒、晶圓到底是怎麼樣提煉出來的,這個讓臺灣站上國際舞臺的東西,這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前面是這個區塊。
這個科技篇的報導,三立 30 週年打算推出六支深度計時的影片,其中一支有關於科技,另外兩支跟醫療有關,還有跟教育有關的部分,總共會有六支的影片,我們這支跟臺灣相關科技報導的影片,我們的名稱暫訂「決戰方寸,看見下一座護國神山」,但是這沒有指涉哪一家廠商,這只是暫訂的。因為是下一個,並不是現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