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對民眾來講是雲霧裡了,你如何接軌?要仰賴露天降雨之後……不對。
我跟委員報告,臺灣的物聯網環境是有所期待,但是也有所失望,因為太多了聯盟,都在朝高科技的手段去做,大家不討論物聯網,道路AI智慧,物聯網應該是往下走,並不是往上走,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物聯網,都是走人工智慧。
commander是要從這邊出去。
倒不是所有的人都接收裡面的東西,中繼就可以接收了。
決策發給中繼站,決策完之後發給中繼,中繼只是接收的東西、散布的地方,但是如果基地台沒有了,對不起,全部就斷光了,必須做好基地台跟通訊站的架構,因為我學通信的,我把這兩個結合之後,引導到民眾可以最末端接受的地方。
不是,是訊號源,這邊是空軍總部,也就是指揮部,所有人的support跟mission都是從這邊發出去的,包含題庫、決策的人或是組織裡面的人,你要發想、去改裡面的流程、路徑,還有導引方向,都在這邊做決策。
沒有,我要建立中繼站,這邊是發射基地台,中繼站及所有的東西是給他們集合的東西,但是基地台到中繼站站間是內網,並不是internet網,你要做完這個架構的時候,要確保這個質是優質的,要過濾雜訊,那也是人工智慧重要的一環,不是嗎?
喔,那個太長了!解題可能是10幾個小時在那邊,但臺灣不行。臺灣的做法是你在anything、anytime解題完之後,你要來我這裡,並不是在網路去解決,我的學校是沒有有網路的,你必須在裡面去解決,比如這個地方是我的基地台,我解題完了,你必須在這邊填答案,然後回去等我通知你,我透過手機或APP來通知你要進入下一關,你已經進入到什麼level了,好比打電玩有level。
不一定。任何解答沒有時間、空間,只要解答出來,來我的基地解題,解題後一個禮拜過關,會走到下一關,所有會員的code都會進入到下一個領域,這跟42是一樣的。
像schoo1 42的概念,你四關要先過,你創造成一階段、二階段的42裡面的2才要付費,因為要學習認證、要學分才可以過來,但是經過泳池之前,有些人是過不來的,會很生氣。
我做的是系統性、結構性及計畫性來做,今天主要的目的是跟委員報告,這個場地如果可以善用的話,我發email來問委員就好了,我認為這個地方是指標的地方,我覺得是基地台,可能在各地的實驗中心、各縣市政府可能只是中繼站,因為不需要教室,只是給他題庫而已,而是破題的關卡來導引。
有這樣的基礎群眾之後再跟實驗大學談,再跟政府法規來做認定,這個是我們可以完成的。
就像商業行為一樣,客戶在哪裡?你如何找得到客戶,客戶怎麼找得到你?現在最容易找到的是直播,或者給一個問號,每一天經過會想這一件事,這個是創意廣告,可能是用school 42,專業的人知道,對於國際情勢的人才知道,但是70%、80%的人不知道,但是我們的消費者是7、80%的人在哪裡,我的民眾、需要帶上來的人在哪裡,我要串聯這一件事。
我一直回想回來,我們的教育要跟社區、社會連結,要接軌的話,並不是像傳統的學校教育,而是跟民眾有切身關係的教育,因為法規的層面跟導入民眾間管道的不暢通,或者是透過主動性的宣傳,所以要提出創意的東西,讓民眾可以隨意取得、探詢、誘發尋求的logo跟行銷手段。
東海大學也有實驗大學。
委員給我們的建構方向是?有公會組織、也有企業團體,這一些學校串聯也有一些產學合作的目標,是找實驗大學來做終極目標的訂定跟法規認證的部分,是在這個環節,課綱的內容是由我們設計,如果不是全球大學的部分,也有學分是比照同等學歷來做,是不是這樣的法規?
今天來要跟委員請教,是不是給我一個破壞性的建議,越慘越好,我需要得到這樣的建議,而不是不錯、可行,我不是要這個建議,而是要破壞性的建議。
今年5月份委員有要到台中了,我們有約將近一年的時間。
突然idea通了。
是的。
議員給我資訊之後,我看到突然腦筋想通了,原來是這樣子。
其實我一直在做這個事情,像我們辦的學校,比如產學合作、創客中心都做很多,但是都不對味,只是隨著議題在走。
像school 42有800萬人留下多少人?他們就是經過這樣的東西,這600人是法國的菁英。
我們所引導的是讓每一階段都有引人入勝的感覺,可是你還沒有達到,我要做的是這個東西,他不需要來上課,但是要經過美觀,可能到第二關就自己淘汰了。
現在我所瞭解的,年輕族群會覺得很奇怪,這個東西為何要這樣子,過了第一關還沒有看到裡面的東西,還在挖,奮戰不懈的精神會一直往裡面走。
我想像的是沒有教師的學習環境,只是一個訊息出去而已,我讓所有的人看到,我請他幫我設計一個東西,只要看那個東西就想要挖,我跟林議員報告過,我的做法不是要淘金沙,我告訴你我這邊是一個金礦,你要去跑。
我跟委員報告,我今天來思考一下整體計畫的框架,來跟各位報告一下。這邊是我的基地台而已,是發射信號的基地台,並不是聚集人潮的集合中心,但是這邊是一個發射台,發射出去任何的訊息跟所有的東西拋出很大的誘因,讓全國的人可以接受,基地台設在這裡是發射站,不是教室、也不是禮堂,並不是集合的地方。
我從這裡退伍。
對。因為這邊是我的老家。
我看了全國,只剩下委員這邊。
這個概念打破傳統,我不需要area,但是這個空間是給大家的。
完全。
今天就是來尋求討論。
是對全體有意義的事。
臺灣的文化可能是多元文化,不一定是用於日本、中國大陸或者是歐美,不一定,但是臺灣的元素出來,每一個國家都講big data,他們的定義是人工智慧、無人機的東西,不對,我的概念還是一樣,人討論出來在是大數據,這個是我的初見,但是怎麼樣把大數據留下來,這個是我學校要做的事,這個資源才是對社會……
要看國外的架構、歐美的架構,包括中國大陸的趨勢,我不管那麼多,只要知道臺灣人要什麼。
留下來的結論,大家的分析、討論及結果或者是同儕間的討論結果,才是big data,那並不是靠電腦,而是靠人腦,人腦產出來的才是人工智慧,我初步的想法是這樣子。
可能是醫療的,可能是智能、可能是工業的,在每一個行業別底下,有一些是沒有答案,可能要交給神鬼。
甚至有人用了超商繳費之後,不知道要到銀行去繳費,我會做這個事情是因為我也不知道、我也沒有辦法預判,所以是給一個虛擬的議題,如果這樣,你會怎麼樣?經過邏輯判斷之後,會衍生出來對專長的思考故事。
因為我自己比較專長的地方是物聯網,物聯網的概念是做最末端、底層的應用服務,你會用LINE、微信,但是你不知道它的設計,萬一有一天沒有LINE的時候,你有什麼方案?你沒有超商的時候,如何完成每一個月要完成的工作?你不知道。
如果是四個程序,四個程序等於在打game一樣,過關完之後才會有兩個階段,一個是新創、一個是就業或者是督導,會進入到另外一個area,針對從這個一路走過來的四個階段,從游泳池爬出來的時候,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碰到什麼樣的area,這個是我初步瞭解的概念。
我現在要做的是,像school 42的概念並不是這樣給,我給的是並沒有這個答案,而這個答案並沒有人解得出來,你問我,我也沒有答案。
我們所謂的大數據是可存的數據、有養分的數據,才是大數據。
我跟委員報告一件事,人工智慧我有不同的定義,人工智慧不是機器、電腦、也不是所謂的大數據,大數據裡面有兩個定義,有一些是垃圾,你說它是數據嗎?那只是資料,有效的數據、結論才是大數據,要不然所有的數據,你說大數據蒐集一大堆都是垃圾,搞不好還是virus。
反過來思考一件事,我們要開張一個跟school 42有一個概念,是完全免費,沒有教授、課程,有教案、沒有答案。
對,太高,我自己學的時候很吃力,我們已經有年紀了,要投入很吃力,更何況一般的在學學生、民眾。
臺灣不需要天才,臺灣是需要發明者,臺灣的天才很多,可是你不知道是誰。現在最容易置入這個環境裡面的是IoT部分,而不是intelligent的部分,intelligent太深了,深到好像必須大學四年、研究所、博士班在做的事。
林堉璘跟我講這一件事的時候,我詳細研究school 42的概念,school 42的概念也太深了,要把法國的原本框架拿來做臺灣,也是不對的,但是他的結論是對的,42的意思很簡單,就我的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確,是四個程序、兩個階段,進入school 42整體完訓的過程是四個程序、兩個階段,中間有一個很大游泳池的概念,那個會淘汰很多適性的東西,留下來才是所謂的天才。
我們透過人工智慧學校訓練,發現還是有一個很大的盲點。因為現在做人群分析,很多基層的勞工、民眾跟一般的大學生,很難切進去,那一段所帶領風潮,像internet、人工智慧其實很難帶,他們只是enjoy在環境裡面去,想要冒出頭,但是冒不出頭,悶在那裡面。
我們不一樣,是有看到那個框架,但是那個不是臺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