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其他意見了,謝謝。
所以我想問的是,明顯各機關對他自己也會有一定的內部壓力來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中,你怎麼看待數位部在中間要扮演的角色?
我最後一個問題,因為其實在防詐議題或在各個議題上,既有其他機關其實都對自己所屬業務的數位化,其實抱著一定的需求,像交通檢舉、各種防詐的檢察官。
您之前有提到對新部長非常放心。您對他有什麼印象?
我覺得滿期待地方政府跟中央政府在四、五年的合作。我覺得我們前面把這些歷史脈絡整理掉、把結構法規處理掉。
有一部分增加也是導致公共運算大量的排擠,因為當時 GSN 的成本過高,我不知道這件事情有沒有好一點,但是那有一段時間地方政府真的是會被 GSW 的頻寬逼死。
不過我覺得臺灣的電子化政府有蠻有趣的地方,就是它有一段時間跑超級快。民國 80、90 年代那時候跑超級快,後來中間一段因為被設備替換掉一大部分。
不過這一題確實蠻深的,沒有真的進來看到,其實很難去理解。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必須要等到地方機關信任這個新的公共建設,也就是大家都先等一下。
我覺得公建是合理的。
所以現在的邏輯是,我用一個國家級的公共預算,然後把國發會以上位的位階下來,去拉各縣市一起進來?
這個其實跟當年他們在推薦的路徑是蠻像的。
我很好奇像地方政府他們有機會提需求到公共政策體系來做嗎?
我只是想確定它目前這樣的運作還可以嗎?你之前有去澎湖,這個應該就是的一個大邏輯。
我是覺得過去國發會資管處有一個邏輯是,它會去連結各地方政府的資訊主管。
我個人沒有擔心,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時間到了,它會展開的問題。因為在地方政府比較久,我們都知道地方政府終端的應用系統,還是每一天、每一天都有在開案子,其實是非常多如毛的事情。
TW FidO 以用這個用途,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指標性的題目。
我懂。
對。
如果本來還沒有用卡式?
這件事情在目前的計畫上已經有實質的計畫了嗎?
我的意思是說,這件事情我們以計畫來看,它應該是我未來政府只要做需要身份認證的東西,它可以直接用這個元件,就用 TW FidO 來進行。
我覺得我們現在 ZTA 這一條路徑,公務人員的統一身份認證元件、統一身份認證機制,這件事情我們已經推了第二年、第三年了。
我不能否認你說它很有用,但是我認為它的涵蓋率還是非常低。
但應用面?
但是我的意思說,數位公建在終端的落實率,目前還是偏低。
因為我覺得這幾年的政策,我都只看到資安,我沒有看到數位,數位有在做,不是沒有在做,是特別是政府的數位公共服務。
我原本設定的題目差不多也都問完了,接下來的題目,我一直想問:我們現在的數位部 整體就我自己從外部看,我們有數位產業的需求、有資安的需求、有政府內部的數位跟資安需求,以及民間企業的資安跟數位需求,我覺得應該直接分四種,就是政府內的數位跟資安,其實有分民間的數位、資安跟產業,我們簡單分這樣。你覺得數位部的成績是?
理解。因為現在大部分比較多的抱怨都是我還要再拿出實體卡片,現在報稅很多這種抱怨。
可以直接這樣展延嗎?可以展延多久?
一年好像有點短。
那數位憑證多久?
我比較期待什麼時候可以跳過卡式。
可是跟過去傳統的公務機關比起來,我就是一次臨櫃,我可以做很多的業務,不像以前我辦身分證臨櫃,辦戶籍臨櫃還比較弱。
就是臨櫃取得一個高強度的條碼。這一件事還是我國在未來還是會繼續做?
但是另外一個角度是臨櫃驗證的這個 factor 一直是我國身分識別重要的部分。
另一方面是卡式自然人憑證可以展延,那個認證的強度其實也會比以前好。
我們自己公司就是做這個解決方案。
目標啦!但是現在普及率還不到 10%,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風險,但我相信未來還是會變這樣。
我就是想知道這個辦法。
之前我們有在討論卡式自然人憑證的 driver。
對,忘記了,我一直把移民署認知為外交部。
現在邏輯上有點像是,移民署委託內政部發居留證?
是喔!因為我不知道,這件事情就是我不知道,所以他整體上還是在內政部。
我明白,但我的意思是,居留證在這個結構下就不太能進去?
我們現在是不是缺一個東西?共通性管道?
你剛剛說居留證或者是 FidO?
我還有兩個問題是要幫柏峰問的。有一個是自然憑證的議題,為什麼自然人憑證不是移交到數位部?
應該說他就是需要有人協助,目前大家覺得最適合這個角色。
這個前提是有共同元件存在。如果是專屬系統⋯⋯
明白,這樣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