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還有清潔公司,如果在清潔的時候,是不是可以避免使用萘丸?然後用其他的替代性或者是親民、安全性的清潔用品來做清潔。我們剛剛所討論的部分,牽涉到像經濟部、教育部、衛福部、環保署及交通部,可能都需要這些單位來幫我們,謝謝。
我們解決的方法是,希望可以在兒童常出沒的場所,像教育、場合、圖書館可以做友善空間的規劃,像使用一些萘丸的話,是不是可以加註警語來張貼,這個地方是不是有使用萘丸,我們在平台上如何做策略性的宣導,來告訴大家有同理心,就是讓大家知道其實你的身邊可能會有蠶豆症的患者,如何讓大家有同理心為別人多想一點,這個宣導其實很重要。
我們遇到的問題有沒有辦法有一個標準值?像每個人的體質、數值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沒有辦法證明每個人聞到多久之後會發病,這個是遇到的問題。
還有衛教的部分,像我剛剛最前面一開始有提到的是,有些長輩對於蠶豆症的認識並沒有這麼足夠,我們要怎麼樣在衛教上,不管是蠶豆症的患者之外,一般大眾要如何來更認識蠶豆症,我們在宣導的部分能夠怎麼做?
如果使用這些東西的話,要如何做定期的偵測,困難跟障礙是,如果禁用萘丸或者是限用萘丸的話,我們對於業者會造成一定的營收上的問題,包含可能要出口或者是要轉型,都會有一個問題,而這個部分可能要牽扯到的是像經濟部、其他政府單位是否能夠幫廠商來做轉型的輔導。
這些解決的方法是,除了萘丸之外,是不是有其他的清潔替代品可以來使用?在主管機關單位是否可以訂定一個管理的方向?比如像萘的成分比例、數據要怎麼樣來訂規範?
像是在一些公共的場合、圖書館或者是大眾運輸的密閉空間,蠶豆症患者知道這個地方有使用萘丸,或者是周遭的人身上衣物有殘留的味道,這個是目前遇到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因為萘丸引起蠶豆症的數據其實是非常難有一個完整的數據,因為畢竟沒有辦法、也沒有人願意來做這樣的人體實驗,所以這個數據要怎麼樣來做規範,這個是很大的問題。
大家好,我們這邊是針對蠶豆症可能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擔憂來做一些延伸跟討論,像剛剛都有談到幼兒環境風險沒有辦法預測,因為畢竟可能還小、不會表達,像幼兒園、托兒所跟親子館的地方,都是我們必須擔憂的地方。
我講到一個,像我的小孩子三歲來上幼兒園,對於成年人的蠶豆症來講,他們可以保護自己,因為知道自己是患者,他們有這樣的體質,但對於從小送托嬰或者是從小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還不會表達,縱使已經四歲了,不能吃蠶豆症跟不能聞到樟腦丸,但是他不知道為什麼,他只知道不可以,這種東西是必須要長期溝通跟教育,他們沒有選擇權,如果他的同學、所處的環境裡面,可能遊覽車、校外教學,或者是學校裡面使用了萘丸,長時間待在那個比例空間來講的話,那是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我們沒有辦法跟著二十四小時保護他,這個是身為家屬的擔憂。
我先來作一些說明,其實有一些年紀比較長的長輩,其實對於G-6-PD溝通,其實我們一直跟他們溝通,他們還是對於這個觀念跟知識非常不足,他們甚至會認為有這麼嚴重嗎?蠶豆症長大之後就會消失了,但其實是不會的,他們會覺得聞到一下子、吃蠶豆一顆又不會怎麼樣,但像前輩講到的,每個人體質都不一樣,我們不可能拿我們的小孩子來當作實驗。
大家好,我是游文瑞,我是一位蠶豆症患者的母親,很開心今天可以在這邊讓大家聽到蠶豆症患者的擔憂及想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