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桌上型很多的機具大概國中的部分就類似,因為高中的課程裡面並沒有一個可以銜接大學的工程,高中所需要的是工程機具操作使用需要比較精準,而是要製作比較精準的,並不會因為手動操作工程設計上的誤差,所以類似像3D印表機,或者切割上比較好一點的機器是需要的,這一、兩台是可以的,但基本上跟國中比較基本的桌上型的簡單空間需要的機器之配備是一樣的。
尤其是高中必須要有多一點工程的時候,需要的基本設備會比高中多一點精密的設備,這在高中是沒有的,因此深度稍微多一點,因為不可能太多,但國中目前是完全空白的,高中雖然有一點,但比照國中部分要深一點,因此相對來講是需要多一點的。
我們現在不管是資訊科技或者是生活科技,資訊科技相對單純是需要電腦及周邊的設備,現在設備的規劃是朝有一點類似像我們剛剛講的簡單工具做一些創意設計,這在國中及高中都是相對缺乏的。
在這樣的架構下,因為技術型高中額外有開過三次外審會議,所以我印象當中有超過四十人次的意見審查,裡面有一半是技職高中的老師,所以內容基本上大家都沒有問題,因此在公聽會的時候,我們的意見是非常少,我們一起辦公聽,大部分都辦在高中的部分,技術高中基本上沒有什麼意見。
技術領域有四學分,資訊和生活科技各兩學分,跟普高一樣。因為兩邊課綱的人員基本上是大致重疊,我們把課綱基本上往技術高中時是比較偏技術實用性的內容多一些,少一些比較理論性,因為我們把課程定位訂在科技素養,18歲應該要有的素養,所以兩邊的架構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