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我們擬的,但是在擬的方案過程中是召開十次的產官學座談,這個方案看起來很common,但這是大家的共識。
不用。
另外一個,公司法最基本的以盈利為目的,現在也在修改,這兩個一動,其實並沒有要立一個社會企業法。
商業司應該已經進入條文階段了。
對,目前有關於公司型組織社企在未來公司法修法,社會型企業的人如果認為可以登錄成B Corp公司的話,那是ok的,所以我覺得長期觀察下來,並沒有社會企業立法的必要。
許委員上次有在立法院有開公聽會,開的是B Corp,B Corp某種程度跟社會企業是滿接近的,公司法有分四個小組,我是沒有參與,但是聽說有一個小組在談B Corp的立法。我覺得那個法立了就好了,因為「社會企業」四個字目前的爭議性滿大的,所以為什麼第一期我們會先行政、後立法,是因為爭議太大,沒有共識;至於B Corp美國已經執行,而且是有公部門的法案,或者私部門去參加B Corp的認證,因此是明確的作用法。
那也很多,只是有沒有像以前一樣官方?因為這一次比較敏感。
但是在國際平台方面,我不知道這一次香港,上次米蘭組隊,那一次聲勢很大,韓國是第一次草創,我們匆促間找預算參隊,我們是非常接近的時間知道這一件事。到義大利米蘭時很有經驗,勞動部做了很好的規劃,那一次人很多,有八十幾個人去(包含政府、業界),香港這一次有政治因素部分,所以團可能少一點,我不知道,因為我們部裡面是一間去。
可以這麼說。
我們當初有分工,像國際平台就在勞動部,會繼續做,我們當初是四個裡面有分工。
因為院裡面沒有開會,所以520之後就停擺,今天應該算是第一次(笑),我們兩個單位第一次。
就是這個問題,像社企月是勞動部辦的,我們在開會的時候發現這一件事,就變成共襄盛舉,今天剛好也聽到11月有一個社企月,我們剛好11月16日也有活動,像10月有一個叫「中小企業月」,以前也沒有這樣辦過,10月啟動「中小企業月」,也就是10月所有中小企業活動,包含大型活動(10月21日、22日)辦在華山。社會企業的大型活動在平台裡面會討論,像每季會不會有一個主軸性活動,大家共襄盛舉,包括青年創業專案、社會企業行動方案都會討論這一個事。
對,我們已經當成是例行性工作。
106年以後大家怎麼推就不知道了,因為方案是105年的預算計畫都出來,因為現在不知道,而經濟部是有去申請預算跟follow,106年的部分有計畫推動,我相信勞動部應該也有。
我們實際在做的時候,教育部會把教育訓練納進去,所以越多的部會進來,包括我記得客委會、原民會,甚至連退輔會都在推。
其實行動方案當初只有經濟部、勞動部及衛福部有編計畫,像衛福部編的錢很少,就200萬做一些調查,勞動部可能經費多一些,經濟部也是爭取預算來做,所以規模不大。
以前兩個月開一次。
B Corp本身是一個network,所以國際性比較有做公益性質的會自己串聯,B Corp是因為我們推社企以後,我們在討論要不要立法,我們發現那個研究以後,我們支持民間兩屆的B Corp活動,其實中小企業處都有支持他們經費費用,從本來三家,到現在有十五家。像大愛感恩本來是屬於社會企業性質了,像綠藤生機都是新創團隊,這一些人英文都很好,所以會看到這一些,大部分都是具有英文能力的才會上去。
現在年輕的社企都願意去B Corp,因為B Corp的登錄費很低,用營業額某一個比例來做手續費,因此我們都鼓勵新創的公司,營收的百分比非常小,而且到一個ceiling的時候,公司規模再大,那個ceiling也不會再高。
自己的公司網站,有的有設英文網,有幾家有,要看公司到什麼樣的level。但是B Corp的話,因為是美國的,所以全部英文。
只是推廣,我們會集結台灣比較好的社企。
其實我們去參加國際SEWF論壇都幫他們印英文的,都用英文介紹,部分社企他們自己也有網站,網站有中文跟英文。
現在目前的公益團體都是用中文。
目前中文。
之前做社企登錄也開過好幾場共識會議,瞭解他們哪一些資訊願意揭露,哪一些是比較營業機密的,所以有「初階登錄」跟「進階登錄」。
當初為什麼會用登錄制?是因為我們沒有立法,然後我們看到自律聯盟是一個自律的組織(民間),且資訊透明,我們在政府介紹下接觸,讓他做到第一個把關,以避免名稱叫社會企業,但實質不是社會企業,或者名稱沒有叫社會企業而實質做社會企業,所以我們登錄每一家case都有實際看過、溝通過才登錄。
我們的登錄每一家都有自律聯盟看過、溝通過,才瞭解看要不要登錄,我們進入到社企聚落,其實基本上是要登錄進來,像第一期剛剛開始推,還沒有登錄,所以會建議進來以後我們會輔導補登,我們希望建立這樣的制度。
他們來參加活動,有一些SCR的會議他可以過來。
不行,那還算是政府的,財產權是中小企業處,所以只能辦活動、賣東西都不行。
因為育成中心本來就有實體進駐跟虛擬進駐,所以我們把這個精神放在社企聚落,本來就是要形成一個social network。
對,然後他可以來參加我們的活動,會定期收到我們的活動通知,可以跟我們互動。
目前應該可以到三、四十幾家,我們還有虛擬進駐等,還有co-working space,所以其實家數不只。
規則上面沒有特別說,目前還沒有說。主要有兩棟是今年才開放。
目前是寫一次,第三期可能會碰到第三次,我們要再想一下。
11月評選,一次是六個月,但可以renew,可以再申請延續。
是進入到社企聚落的活動。
可以試,但不能一個案子投兩邊,整個會被勾稽,我們曾有勾稽過。
不行。我們案子會上資料庫勾稽,我們還有CITD(工業局),所以我們早就已經做勾稽。
服務創新類可以走商業司,SBIR服務創新(任何產業如製造業、服務業創新)就可以走SBIR,但是SIIR只收服務業,就是聚焦在服務,因為商業司管服務業。
是服務創新的補助案,是商業司,我們中小企業是SBIR。
還有打進去高鐵及7-11。
今年的主要工作。
我們一般問卷不會揭露公司名字。
Patient Fund。
那時候有疑惑這一個問題。
現在一百一十家公司都是登記社會企業名字,所有的新案都會行文到中小企業處,我們會進行輔導。
所以我們當初非常疑慮,可是我們在沒有法案之前,已經有人去登錄社會企業,當時已有四十幾家,我們推出方案後又更多,所以現在每一個案子只要登錄社企,商業司就會發文到中小企業處輔導。
如果社會企業是公司組織的話,是由中小企業處來輔導,但公司名稱不一定要是社會企業的名義。
我們先把方案的緣起、內容及目前執行狀況跟政委報告部分,到105年底後的未來工作方案我們等一下討論,順便跟政委報告其實106年已編列一些預算,也繼續執行中,我請蔡專門委員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