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是我剛剛所談的,像剛剛橋接的過程,像文化部青年返鄉提供青年回來,農委會也提供讓青年回來,會不會這四年政策補助,薪資抽掉了,會不會什麼都沒有了?也許不同部會間的串聯機制到底是什麼,可能可以再被思考的,謝謝。
最後一個,我沒有要挑戰誰,也就是剛剛有提到社會企業的部分,我有一點開心跟擔心,我很擔心這樣的政策是不是變成另外一個低薪循環的開始,因此這一個部分如果政策單位在規劃這一些相關配套的時候,可能要再規劃好。
甚至,社會企業這樣的概念,我一直說了,我們可能在同溫層裡面,我自己在嘉義,我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所有大部分的客群是65歲、70歲以上的老阿公們,他們對於土地友善跟很多對社會公益有益的事,我面臨到很大的困難,因為大家的腳步是沒有跟上的,因此這個可能會是另外一個更現實的問題。
第二,因為我本身是唸社會福利的,所以聽到「公民社會」這個字突然亮起來,但是通常不在公民談公民的這一件事,公民機構也要談這一件事,也許中央部會有很多很棒的idea,如何讓更基層的公務人員,或者是讓大家都能夠意識到這一件事可能是重要的。
但是並沒有人告訴我們完整的圖像是什麼,所以我相信這個是法規問題不斷出現的過程。
像很多社企在做在地產業觀光跟交通部發展觀光條例牴觸了,像衛福部在輔導社區產業,在做社區產業有很多稅法、適法上的問題,像水工皂等等的問題。
我覺得現在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相信各個部會在社會企業大架構之下,其實也召開過非常多的座談會,我相信在座談會上面,大家或多或少都是有法規面的問題,有多少是跟社企有衝突、需要修的,修法的方向是什麼?沒有一個人告訴我們說藍圖長什麼樣子,因為在講的都是這幾個問題。
剛剛四個提問當中兩個提到法規我,覺得法規有一個很現實層面的問題,現在的感覺好像是我們在一個同溫層裡面,我們對於社企跟這一件事非常憂心忡忡,但是某種程度而言,講到了會計或者是什麼的制度,其實讓我回扣到上個禮拜在跟嘉義的社區夥伴,最後有一個小時,也就是國發會的副主委來主持的場子,我們全部都在罵會計人員,我相信他們有非常多的壓力(笑)。
大家好,我來自於嘉義,我今天應該撈過界,主要我們公司負責有關於社區營造及希望整合我們成為在地非營利組織管理顧問的角色,謝謝大家。